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氧气转炉炼钢论文--顶、底复合吹炼法论文

复吹转炉终点氧含量的控制与预报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6页
 1.1 社会对钢质量的要求第7页
 1.2 钢中夹杂物对钢性能的影响第7-8页
 1.3 影响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氧含量的因素第8-9页
 1.4 复吹转炉后吹搅拌第9页
 1.5 复吹转炉终点控制模型第9-14页
  1.5.1 转炉炼钢人工智能静态预报模型第10-11页
  1.5.2 转炉炼钢动态预报模型第11-13页
  1.5.3 转炉炼钢混合预报模型第13-14页
 1.6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影响复吹转炉终点氧含量的因素分析第16-30页
 2.1 90吨复吹转炉现场试验条件及测试结果第16-20页
  2.1.1 90吨复吹转炉现场试验条件第16-18页
  2.1.2 90吨复吹转炉吹炼终点碳氧曲线测定第18-19页
  2.1.3 90吨复吹转炉终渣成分及氧化性第19-20页
 2.2 复吹转炉吹炼过程中铁碳选择性氧化分析第20-25页
  2.2.1 铁碳选择性氧化反应第20-23页
  2.2.2 各因素对铁碳选择性氧化的影响分析第23-25页
 2.3 90吨复吹转炉铁碳选择性氧化及炉渣氧化性与氧含量的关系分析第25-27页
  2.3.1 90吨复吹转炉铁碳选择性氧化分析第25-26页
  2.3.2 炉渣氧化性与钢中氧含量的关系第26-27页
 2.4 低碳钢吹炼终点氧含量及炉渣氧化铁含量的控制第27-29页
  2.4.1 吹炼终点各成分与氧含量的关系第27-28页
  2.4.2 低碳钢冶炼时终渣成分的控制第28-29页
 2.5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复吹转炉后吹搅拌脱氧第30-40页
 3.1 复吹转炉后吹搅拌第30-31页
 3.2 后搅脱氧动力学第31-32页
 3.3 后搅脱氧数学模型第32-37页
  3.3.1 后搅脱氧模型的建立第32-34页
  3.3.2 影响后搅脱氧因素的理论分析第34-37页
   3.3.2.1 氩气流量对脱氧量的影响第34-35页
   3.3.2.2 初始氧含量对脱氧量的影响第35-36页
   3.3.2.3 钢水温度对脱氧量的影响第36-37页
 3.4 现场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值比较第37-38页
 3.5 影响后搅实际脱氧效率的因素分析第38页
 3.6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MATLAB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氧含量预报模型第40-56页
 4.1 转炉终点控制类型第40-42页
  4.1.1 静态模型第40页
  4.1.2 动态模型第40-41页
  4.1.3 全自动控制模型第41-42页
 4.2 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第42-45页
  4.2.1 神经网络第42-43页
  4.2.2 BP神经网络第43页
  4.2.3 BP神经网络算法第43-45页
 4.3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终点氧含量预报模型第45-52页
  4.3.1 MATLAB软件简介第45页
  4.3.2 MATLAB中BP神经网络模型第45页
  4.3.3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钢水终点氧含量的预测第45-52页
   4.3.3.1 输入因子的选择第45-46页
   4.3.3.2 预测模型的建立第46页
   4.3.3.3 预测模型程序介绍第46-48页
   4.3.3.4 复吹转炉终点氧含量预报模型结果分析第48-50页
   4.3.3.5 模型离线预报结果分析第50-52页
 4.4 复吹转炉终点氧含量预报模型软件开发第52-54页
  4.4.1 软件功能介绍第52页
  4.4.2 程序结构图第52页
  4.4.3 图形用户界面第52-54页
 4.5 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播路由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DVI接口的数字视频信号传输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