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0页 |
1.1 掘进机装载机构的型式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页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 第7-8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2 掘进机装载机构的设计要求及传统的设计方法 | 第10-25页 |
2.1 掘进机耙爪式工作机构的型式 | 第10-12页 |
2.2 耙尖运动轨迹及工作条件对它的要求 | 第12-14页 |
2.3 耙爪式装载机构参数的选择 | 第14-18页 |
2.3.1 耙爪的运动倾角与轨迹夹角 | 第14-17页 |
2.3.2 耙爪的结构几何形状 | 第17-18页 |
2.3.3 耙爪的运动速度 | 第18页 |
2.4 工作机构杆件系统的配置与设计 | 第18-23页 |
2.5 铲板参数的选择与工作阻力的计算 | 第23-25页 |
2.5.1 铲板参数的选择 | 第23-24页 |
2.5.2 工作机构的工作阻力 | 第24-25页 |
3 掘进机装载机构的数学模型 | 第25-32页 |
3.1 建立耙爪爪尖的运动学模型 | 第25-29页 |
3.2 建立耙爪爪尖的力学模型 | 第29-32页 |
4 掘进机装载机构的特性分析 | 第32-64页 |
4.1 研究各类耙爪的轨迹 | 第32-40页 |
4.1.1 内铰点双耙爪爪尖的轨迹 | 第34-35页 |
4.1.2 外铰点双耙爪爪尖的轨迹 | 第35-38页 |
4.1.3 内铰点单耙爪爪尖的轨迹 | 第38页 |
4.1.4 外铰点单耙爪爪尖的轨迹 | 第38-40页 |
4.2 装载过程的分析 | 第40-42页 |
4.2.1 究外铰点双耙爪的右耙爪轨迹的分段 | 第40-41页 |
4.2.2 内铰点双耙爪的右耙爪轨迹的分段 | 第41-42页 |
4.3 不同转盘转速时外铰点双耙爪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 | 第42-48页 |
4.3.1 当n=40r/min时速度和加速度 | 第42-43页 |
4.3.2 当n=35r/min时速度和加速度 | 第43-44页 |
4.3.3 当n=45r/min时速度和加速度 | 第44-45页 |
4.3.4 当n=50r/min时速度和加速度 | 第45-48页 |
4.4 耙爪爪尖受力分析 | 第48-55页 |
4.4.1 n=35r/min外铰点单耙爪右耙爪耙取力 | 第48-49页 |
4.4.2 n=40r/min外铰点单耙爪右耙爪耙取力 | 第49页 |
4.4.3 n=45r/min外铰点单耙爪右耙爪耙取力 | 第49-50页 |
4.4.4 n=50r/min外铰点单耙爪右耙爪耙取力 | 第50页 |
4.4.5 不同转盘转速时爪尖X方向受力分析 | 第50-51页 |
4.4.6 不同转盘转速时外铰点右耙爪爪尖 Y方向受力分析 | 第51-55页 |
4.5 n=40r/min内铰点双耙爪右耙爪的速度、加速度及受力分析 | 第55-59页 |
4.5.1 速度及加速度程序及曲线图 | 第55-56页 |
4.5.2 内铰点双耙爪主、副耙爪各项耙取力分析 | 第56-59页 |
4.6 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4.6.1 耙爪轨迹分析 | 第59-61页 |
4.6.2 铰点在内、外侧双耙爪的特性分析 | 第61-62页 |
4.6.3 转盘不同转速时主耙爪的性能比较 | 第62-64页 |
5 实验 | 第64-68页 |
5.1 实验地点与实验对象 | 第64页 |
5.2 实验设备与测试系统 | 第64-65页 |
5.2.1 实验设备 | 第65页 |
5.2.2 实验测试系统 | 第65页 |
5.3 实验测试方法 | 第65-66页 |
5.4 C-153耙爪装载机理论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图 | 第66页 |
5.5 耙爪的实验速度及加速度 | 第66-67页 |
5.6 对速度及加速度图进行分析比较 | 第67页 |
5.7 实验结论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