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A2003全站仪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研制
| 1 绪论 | 第1-23页 |
| 1.1 课题选题来源及意义 | 第19-2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1.3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研制中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 2 TCA2003全站仪及其开发环境简介 | 第23-36页 |
| 2.1 TCA2003全站仪简介 | 第23-24页 |
| 2.2 GeoBasic开发环境 | 第24-28页 |
| 2.3 GEOCOM开发平台 | 第28-36页 |
| 3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 | 第36-46页 |
| 3.1 变形观测的概念以及观测方法和手段 | 第36-37页 |
| 3.2 极坐标测量的原理及其精度分析 | 第37-39页 |
| 3.3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39-46页 |
| 4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中涉及的技术问题 | 第46-65页 |
| 4.1 ATR的工作原理、校准和精度分析 | 第46-49页 |
| 4.2 GEOCOM接口的一些技术问题 | 第49-50页 |
| 4.3 测站仪器高难以确定的解决方案 | 第50-51页 |
| 4.4 消弱气象误差对观测结果影响的方法研究 | 第51-52页 |
| 4.5 测站点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 第52-65页 |
| 5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数据通讯及其观测精度分析 | 第65-71页 |
| 5.1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数据接口 | 第65页 |
| 5.2 GSI数据格式 | 第65-66页 |
| 5.3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66-67页 |
| 5.4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数据通讯 | 第67-69页 |
| 5.5 TCA2003全站仪的自动观测精度分析 | 第69-71页 |
| 6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第71-84页 |
| 6.1 多重实时差分改正模型的建立 | 第71-73页 |
| 6.2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 | 第73-74页 |
| 6.3 自动变形监测数据的事后差分处理研究 | 第74-82页 |
| 6.4 坐标转换法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第82-84页 |
| 7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实现和数据结果分析 | 第84-95页 |
| 7.1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实现 | 第84-88页 |
| 7.2 不同观测点数据的获取和成果输出 | 第88-92页 |
| 7.3 影响自动变形监测精度因素的分析 | 第92-9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