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冲止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功血出血期的临床研究
引言 | 第1-15页 |
临床研究 | 第15-24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15-16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5页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5-16页 |
(三) 一般资料 | 第16页 |
二、方法 | 第16-18页 |
(一) 治疗方法 | 第16-17页 |
(二) 观察指标 | 第17页 |
(三) 疗效标准 | 第17-18页 |
(四) 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三、结果 | 第18-24页 |
(一) 临床疗效结果 | 第18-20页 |
(二) 检测指标结果 | 第20-24页 |
讨论 | 第24-32页 |
一、气虚血瘀型崩漏的病因病机分析 | 第24-25页 |
(一) 脾气亏虚,冲任失固 | 第24页 |
(二) 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 第24-25页 |
二、治则治法 | 第25-26页 |
三、固冲止血汤的组成及方义 | 第26-28页 |
(一) 中药组成及配伍 | 第26页 |
(二) 中药功效溯源 | 第26-28页 |
四、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28-29页 |
(一)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机制失调 | 第28-29页 |
(二) 子宫内膜活化物质增多 | 第29页 |
(三) 子宫内膜局部血循环异常 | 第29页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第29页 |
六、固冲止血汤的止血机制探讨 | 第29-32页 |
(一) 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多种凝血因子 | 第29-30页 |
(二) 提高血小板的生物活性 | 第30页 |
(三) 改善子宫内膜血循环 | 第30页 |
(四) 改善纤溶活性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综述 | 第34-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