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第1页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第11-13页
  §1.2.1 运动目标检测第11-12页
  §1.2.2 运动目标跟踪第12-13页
 §1.3 本文概述第13-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第13-14页
   §1.3.1.1 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的研究第13-14页
   §1.3.1.2 运动目标跟踪方法的研究第14页
   §1.3.1.3 搭建实时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实验平台第14页
  §1.3.2 各章节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运动目标检测第16-53页
 §2.1 运动目标检测的概述第16-24页
  §2.1.1 差分第17-18页
  §2.1.2 二值化第18-21页
  §2.1.3 形态学图像滤波第21-23页
  §2.1.4 连通性检测第23-24页
 §2.2 基于背景估计的运动目标检测第24-39页
  §2.2.1 背景的获取与估计第24-27页
   §2.2.1.1 直接获取法第24-25页
   §2.2.1.2 基于运动过程的背景补偿法第25页
   §2.2.1.3 统计平均法第25页
   §2.2.1.4 基于高斯统计模型的背景获取法第25-27页
  §2.2.2 背景模型与背景更新第27-29页
   §2.2.2.1 基于统计平均法的递推更新第27-28页
   §2.2.2.2 IIR滤波第28页
   §2.2.2.3 基于高斯统计模型的估计背景更新第28-29页
  §2.2.3 分级分块背景估计法第29-37页
   §2.2.3.1 随机变量的各阶矩第29-30页
   §2.2.3.2 分块背景估计基本原理第30-32页
   §2.2.3.3 分块背景估计的优点第32页
   §2.2.3.4 分块背景估计中背景提取的步骤及算法流程图第32-34页
   §2.2.3.5 关于分块背景估计法的几点讨论第34-35页
   §2.2.3.6 分级分块背景估计法第35-36页
   §2.2.3.7 分级分块背景估计法的步骤及算法流程图第36-37页
  §2.2.4 基于背景差分法的运动目标检测第37-39页
   §2.2.4.1 基于背景差分法的运动目标检测组成方案第38页
   §2.2.4.2 各组成部分的说明第38-39页
 §2.3 基于连续帧间差分法的运动目标检测第39-41页
  §2.3.1 基于连续帧间差分法的运动目标检测组成方案第40页
  §2.3.2 各组成部分的说明第40-41页
 §2.4 多运动目标检测第41-43页
 §2.5 实验第43-51页
  §2.5.1 背景的获取与更新实验第43-44页
  §2.5.2 基于背景差分的运动目标检测实验第44-51页
   §2.5.2.1 室外场景中远距离单个小目标的检测过程第44-46页
   §2.5.2.2 室内场景中近距离单个大目标的检测过程第46-47页
   §2.5.2.3 室外场景中远距离多目标的检测过程第47-50页
    §2.5.3.1 室外场景中远距离单个小目标的检测过程第48-49页
    §2.5.3.2 室内场景中近距离单个大目标的检测过程第49页
    §2.5.3.3 室外场景中远距离多目标的检测过程第49-50页
   §2.5.4 含背景更新的背景差分法运动目标检测实验第50-51页
 §2.6 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运动目标跟踪第53-74页
 §3.1 特征选择第53-59页
  §3.1.1 颜色特征第54-56页
   §3.1.1.1 RGB模型第54页
   §3.1.1.2 HSV格式(色度、饱和度、明度模型)第54-55页
   §3.1.1.3 RGB格式转HSV格式第55-56页
   §3.1.1.4 HSV与RGB的比较第56页
  §3.1.2 直方图第56-57页
  §3.1.3 矩特征第57-58页
  §3.1.4 边缘和轮廓特征第58-59页
 §3.2 搜索算法第59-62页
  §3.2.1 绝对平衡搜索法第60页
  §3.2.2 归一化互相关匹配算法第60-61页
  §3.2.3 均值偏移搜索法第61-62页
   §3.2.3.1 均值偏移算法的原理第61-62页
   §3.2.3.2 均值偏移算法的搜索过程第62页
 §3.3 Camshift目标跟踪第62-71页
  §3.3.1 Camshift算法的基本原理第63-67页
   §3.3.1.1 Camshift算法的颜色特征提取第63-64页
   §3.3.1.2 Camshift算法的搜索过程第64-66页
   §3.3.1.3 Camshift算法的流程图第66页
   §3.3.1.4 Camshift算法的描述第66-67页
  §3.3.2 Camshift算法的讨论与改进第67-71页
   §3.3.2.1 改进Camshift算法的颜色空间选取第67-68页
   §3.3.2.2 改进Camshift算法的区域选择方式第68-69页
   §3.3.2.3 改进Camshift算法的搜索过程第69-71页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1-73页
 §3.5 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实验系统平台第74-83页
 §4.1 系统平台的组成第74-78页
  §4.1.1 硬件组成第74-75页
   §4.1.1.1 硬件组成结构第74页
   §4.1.1.2 USB-Camera的参数第74-75页
   §4.1.1.3 计算机系统的选择第75页
  §4.1.2 软件开发平台第75-78页
   §4.1.2.1 VC开发环境第76页
   §4.1.2.2 Opencv的dll第76-77页
    §4.1.2.2.1 OpenCV的安装步骤第76页
    §4.1.2.2.2 OpenCV的使用与设置步骤第76-77页
   §4.1.2.3 图像数据格式第77-78页
 §4.2 实验平台的功能模块第78-83页
  §4.2.1 组成结构第78-79页
  §4.2.2 视频保存第79-80页
  §4.2.3 运动目标检测第80-81页
  §4.2.4 运动目标跟踪第81-82页
  §4.3 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5.1 论文总结第83页
 §5.2 论文工作有待完善之处及展望第83-85页
  §5.2.1 本论文运动目标检测有待完善之处第83-84页
  §5.2.2 本论文运动目标跟踪有待完善之处第84页
  §5.2.3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
下一篇:基于3S技术的黄河三角洲林业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