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己内酰胺及尼龙6的生物降解探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7页
 1.1 尼龙及己内酰胺的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 己内酰胺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第12-14页
  1.2.1 己内酰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第12-13页
  1.2.2 己内酰胺废弃物的化学萃取第13页
  1.2.3 己内酰胺废弃物的生物降解第13-14页
 1.3 己内酰胺及尼龙的生物降解第14-16页
  1.3.1 国外研究概况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概况第15-16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理论部分第17-24页
 2.1 生物降解的巨大潜力第17页
 2.2 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的特点第17-18页
 2.3 微生物降解原理第18-19页
 2.4 酶第19-20页
  2.4.1 酶的广泛应用第19页
  2.4.2 酶的提取第19-20页
 2.5 微生物及酶降解有机物的动力学原理第20-21页
  2.5.1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动力学原理第20-21页
  2.5.2 酶促反应动力学第21页
 2.6 P.ch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第21-24页
  2.6.1 降解活动的启动条件第22页
  2.6.2 降解的主要酶系统第22页
  2.6.3 过氧化物酶对有机物降解的特点第22页
  2.6.4 P.ch降解有机物的原理第22-24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24-27页
 3.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4页
 3.2 实验药品第24页
 3.3 基础培养基第24-25页
 3.4 菌源采集及污泥菌驯化方法第25页
 3.5 摇瓶振荡培养第25-26页
 3.6 OD_(420)测试方法第26页
 3.7 己内酰胺残留浓度的测试方法第26-27页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己内酰胺条件探索第27-30页
第五章 ZY菌株对己内酰胺的降解及其动力学研究第30-37页
 5.1 ZY菌株的分离第30页
 5.2 ZY菌株的生长特性第30-32页
  5.2.1 底物浓度对ZY菌株生长的影响第30页
  5.2.2 温度对ZY菌株生长的影响第30-31页
  5.2.3 溶解氧对ZY菌株生长的影响第31页
  5.2.4 初始pH对ZY菌株生长的影响第31-32页
  5.2.5 接种量对ZY菌株生长的影响第32页
 5.3 ZY菌株对己内酰胺的降解第32-34页
  5.3.1 底物浓度对生物降解己内酰胺的影响第32-33页
  5.3.2 温度对生物降解己内酰胺的影响第33页
  5.3.3 溶解氧对生物降解己内酰胺的影响第33页
  5.3.4 初始pH对生物降解己内酰胺的影响第33页
  5.3.5 接种量对生物降解己内酰胺的影响第33-34页
 5.4 ZY菌株降解己内酰胺的动力学第34-36页
 5.5 小结第36-37页
第六章 ZY菌株提取酶对己内酰胺的降解及其动力学研究第37-40页
 6.1 ZY菌株酶的提取第37页
 6.2 ZY菌株提取酶对己内酰胺的降解第37页
 6.3 ZY菌株提取酶降解己内酰胺的动力学第37-39页
 6.4 小结第39-40页
第七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己内酰胺及尼龙的降解第40-47页
 7.1 P.ch的培养及孢子悬浮液的配制第40页
 7.2 P.ch培养条件初探第40-41页
 7.3 P.ch降解己内酰胺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1-42页
 7.4 不同产酶条件对P.ch降解己内酰胺的影响第42-44页
 7.5 紫外线辐射对P.ch降解己内酰胺的影响第44-46页
  7.5.1 紫外线对P.ch菌株的诱变第45-46页
  7.5.2 诱变后的P.ch对己内酰胺的降解第46页
 7.6 小结第46-47页
第八章 尼龙6的生物降解第47-57页
 8.1 尼龙6低聚物的生物降解第47-48页
  8.1.1 尼龙6低聚物的制备方法第47页
  8.1.2 尼龙6低聚物的生物降解第47-48页
 8.2 尼龙6膜的生物降解第48-53页
  8.2.1 尼龙6膜的制备方法第48页
  8.2.2尼龙6薄膜的生物降解第48-51页
  8.2.3尼龙6厚膜的生物降解第51-53页
 8.3尼龙6纤维的生物降解第53-56页
 8.4小结第56-57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2-63页
附录第63-75页
 附录一、己内酰胺标准曲线绘制方法第63-66页
 附录二、ZY菌对己内酰胺的降解动力学谱图第66-71页
 附录三、ZY菌提取酶对己内酰胺的降解动力学谱图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 开放 灵活 舒适--新世纪公共图书馆建筑特性研究
下一篇:利用废油脂制备金属皂及产品性能和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