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引论 | 第6-10页 |
| 1 、 走向隐逸 | 第10-14页 |
| ·“回首处,不见长安”--遗民意识与华夷之辨观念与“二妙”的隐逸选择 | 第10-12页 |
| ·“旧欢去我如天远,新恨撩人似发稠”--金元两朝文化政策上“怀柔”与“铁腕”之反差对于“二妙”走向隐逸的心理影响 | 第12-14页 |
| 2 、 隐逸之歌 | 第14-22页 |
| ·“历遍人间,万事不如闲”--“绝尘不返”的隐逸人生 | 第14-15页 |
| ·人生迟暮之感与“忧生念乱”之心--隐逸生涯中错综交织的矛盾心态在“二妙”词中的展示 | 第15-17页 |
| ·“不将身向愁中老,剩把怀于笑里开”--在自然、生命之美的追寻中体味隐逸人生的真谛 | 第17-19页 |
| ·“待酒酣、慷慨话平生,无人识”--纵酒放歌,在醉幻中追求隐逸的佳境 | 第19-22页 |
| 3 、 “妙”写隐逸 | 第22-31页 |
| ·“二妙”词创作的大致分期及其特征 | 第22-25页 |
| ·生命意识凸显的“北宗”特色 | 第25-27页 |
| ·兼有“陶达”与“杜忧”的“妙”作 | 第27-31页 |
| 4 、 余论 | 第31-34页 |
| ·“二妙”与元好问--为什么“二妙”所作不入《中州集》与《中州乐府》? | 第31-32页 |
| ·关于段成己的卒年 | 第32-34页 |
| 注释 | 第34-37页 |
| 附录: “二妙”词校注 | 第37-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