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引言 | 第14-21页 |
第一章 托马斯自然法思想的理论渊源及自然法在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第21-42页 |
第一节 托马斯自然法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1-34页 |
一. 柏拉图的观念世界与正义观念 | 第22-23页 |
二.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正义与自然法 | 第23-27页 |
三. 斯多噶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 第27-30页 |
四. 西塞罗对自然法思想的发展 | 第30-32页 |
五. 奥古斯丁对托马斯自然法思想的启发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自然法在托马斯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第34-42页 |
一. 托马斯法律体系的基本环节 | 第34-39页 |
二. 自然法乃永恒法与人定法的中介 | 第39-42页 |
第二章 托马斯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学意涵 | 第42-90页 |
第一节 托马斯“分有观”之研究与分析 | 第42-68页 |
一. 分有界说 | 第43-45页 |
二. “分有学说”的历史回顾 | 第45-51页 |
三. 托马斯分有观的传承与特色 | 第51-54页 |
四. 托马斯分有观的四项基本元素 | 第54-63页 |
五. 托马斯分有观的深入剖析和说明 | 第63-68页 |
第二节 托马斯的“类比”理论 | 第68-82页 |
一. 传统经院哲学的看法 | 第69-73页 |
二. 当代经院哲学家的意见 | 第73-77页 |
三. 托马斯之类比思想 | 第77-82页 |
第三节 分有. 类比与托马斯自然法的形上架构 | 第82-87页 |
一. 分有和类比 | 第82-84页 |
二. 分有. 类比思想与托马斯自然法的本体论架构 | 第84-87页 |
第四节 神恩成全自然:托马斯自然法的神学意涵 | 第87-90页 |
第三章 托马斯自然法的人性旨趣 | 第90-124页 |
第一节 托马斯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 | 第90-96页 |
一. “nature”作为“本性”之解析 | 第90-93页 |
二. “本性之律” | 第93-96页 |
第二节 托马斯自然法的伦理道德观 | 第96-111页 |
一. 托马斯对人的哲学思考 | 第97-104页 |
二. 人性行为与道德 | 第104-106页 |
三. 道德的内在化 | 第106-108页 |
四. 良知是道德的主观标准和自然法在人性上的天赋特性 | 第108-111页 |
第三节 托马斯自然法思想中的正义. 人权观 | 第111-124页 |
一. 人定法派生于自然法 | 第111-113页 |
二. “人定法”连接着朝向普遍善的秩序 | 第113-114页 |
三. “合理”与“合法”的问题 | 第114-117页 |
四. 从正义的角度看人定法与自然法的关系 | 第117-119页 |
五. 从“自然权利”的角度来看人定法与自然法的关系 | 第119-124页 |
第四章 托马斯自然法的特性. 作用与影响 | 第124-144页 |
第一节 托马斯自然法的特性及其自然法思想的作用 | 第124-131页 |
一. 托马斯自然法的特性:不变性与普遍性 | 第124-128页 |
二. 托马斯自然法理论在西方自然法思想演进中的作用 | 第128-131页 |
第二节 新托马斯主义的自然法思想 | 第131-144页 |
一. 新托马斯主义和雅克·马里坦的使命 | 第131-137页 |
二. 马里坦对托马斯自然法思想的继承及其对理性主义自然法的批判 | 第137-142页 |
三. 马里坦的“自然人权” | 第142-144页 |
结语:托马斯自然法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144-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4页 |
后记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