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一、 抢劫罪概述 | 第7-11页 |
(一) 抢劫罪在我国的立法发展 | 第7-9页 |
(二) 抢劫罪的概念表述 | 第9-11页 |
二、 抢劫罪的构成特征 | 第11-19页 |
(一) 犯罪客体特征 | 第11-14页 |
(二) 犯罪客观特征 | 第14-17页 |
(三) 犯罪主体特征 | 第17-18页 |
(四) 犯罪主观特征 | 第18-19页 |
三、 准抢劫罪的认定 | 第19-28页 |
(一) 关于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的认定 | 第19-22页 |
(二) 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情形 | 第22-26页 |
(三) 聚众“打砸抢”首要分子的定罪处罚 | 第26-28页 |
四、 抢劫未遂的认定 | 第28-32页 |
五、 抢劫罪的加重情形 | 第32-40页 |
(一) “入户抢劫”的认定 | 第32-34页 |
(二)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的认定 | 第34-35页 |
(三)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 | 第35-36页 |
(四)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认定 | 第36页 |
(五)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认定 | 第36-37页 |
(六)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认定 | 第37-38页 |
(七) “持枪抢劫”的认定 | 第38-39页 |
(八)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认定 | 第39-40页 |
六、 抢劫中的共同犯罪 | 第40-43页 |
(一) 同一犯罪的不同犯罪构成之间是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 | 第40-41页 |
(二) 同一犯罪中不同犯罪构成的共同犯罪中的法律规范适用问题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