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页 |
三、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我国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 第13-22页 |
第一节 我国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 | 第13-15页 |
一、 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 第13页 |
二、 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原则 | 第13-14页 |
三、 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的原则 | 第14页 |
四、 中央确定基本政策与地方制定具体政策相互衔接的原则 | 第14页 |
五、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 第14页 |
六、 无责任补偿的原则 | 第14-15页 |
七、 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 | 第15页 |
八、 新老制度和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 | 第15页 |
第二节 我国工伤保险的主要内容 | 第15-22页 |
一、 新的工伤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与认定工伤的范围 | 第15-17页 |
二、 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与待遇保障 | 第17-18页 |
三、 制度管理、监督管理与操作管理 | 第18-20页 |
四、 行政人与行政相对人的责任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工伤事故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管理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工伤事故概述 | 第22-27页 |
一、 工伤事故概念 | 第22页 |
二、 工伤事故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 第22-25页 |
三、 工伤事故与伤亡事故比较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工伤认定的程序 | 第27-29页 |
一、 认定工伤的机关及其程序 | 第27-28页 |
二、 关于工伤认定的申请程序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工伤认定的方法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劳动能力鉴定的原则与标准 | 第30-33页 |
一、 劳动能力鉴定概念 | 第30-31页 |
二、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 第31-32页 |
三、 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 | 第33-41页 |
第一节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 | 第33-36页 |
一、 统一征收,分级管理原则 | 第33页 |
二、 “收支平衡,约有储备原则” | 第33-34页 |
三、 实行差别费率原则 | 第34页 |
四、 实行浮动费率原则 | 第34-35页 |
五、 要切实考虑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的原则 | 第35页 |
六、 以企业总工资额作为征收依据的原则 | 第35页 |
七、 用人单位(雇主)缴费原则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工伤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与监督检查 | 第36-38页 |
一、 征缴管理 | 第36-37页 |
二、 监督检查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 | 第38-41页 |
一、 世界各国一般作法 | 第38-39页 |
二、 我国的工伤保险费率制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管理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支付的含义 | 第41页 |
第二节 支付的项目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支付的水平 | 第43-44页 |
第四节 支付的条件 | 第44-46页 |
第五节 支付操作的指标性规范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