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 丹参的形态特征 | 第10-11页 |
2 丹参的资源分布 | 第11页 |
3 丹参的药物学研究 | 第11-14页 |
·化学成分 | 第11-12页 |
·药理作用 | 第12-14页 |
·对心血管的影响 | 第12-13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3页 |
·保肝作用 | 第13页 |
·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3-14页 |
·抗过敏作用及其他 | 第14页 |
·丹参制剂 | 第14页 |
4 、 丹参开发的应用研究 | 第14-18页 |
·丹参的人工栽培技术 | 第14-15页 |
·土壤条件 | 第14页 |
·丹参的繁殖 | 第14-15页 |
·地膜覆盖育苗移栽 | 第15页 |
·田间管理 | 第15页 |
·丹参组织培养的研究 | 第15-18页 |
·离体培养克隆增殖丹参试管苗 | 第15-16页 |
·人工诱导多倍体 | 第16页 |
·利用丹参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 | 第16-17页 |
·基因工程技术 | 第17-18页 |
5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18-19页 |
6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 | 第20-28页 |
1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0页 |
·愈伤组织的细胞增殖 | 第20-21页 |
·其他因子对丹参愈伤组织的增殖效应 | 第21页 |
2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8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 | 第21-24页 |
·2,4-D的诱导效应 | 第21-22页 |
·NAA的诱导效应 | 第22页 |
·6-BA的诱导效应 | 第22-23页 |
·KT的诱导效应 | 第23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诱导效应 | 第23-24页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丹参愈伤组织的增殖效应 | 第24-28页 |
·6-BA、KT、2,4-D的增殖效应 | 第24-25页 |
·不同浓度的蔗糖的增殖效应 | 第25-26页 |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增殖效应 | 第26页 |
·不同培养基的增殖效应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丹参愈伤组织生长周期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 第28-3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愈伤组织的培养 | 第28页 |
·生长周期的测定 | 第28页 |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不同生长条件下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 | 第29-30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丹参的快速繁殖 | 第34-4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芽的诱导和增殖 | 第34页 |
·试管苗生根的诱导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丛生芽的诱导效应 | 第35-36页 |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丛生芽的增殖效应 | 第36-37页 |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芽的诱导效应 | 第37-40页 |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芽的增殖效应 | 第40-41页 |
·生根培养 | 第41-43页 |
·不同浓度的蔗糖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浓度的NAA、IBA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 第42-43页 |
·移栽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 第44-46页 |
1 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效应 | 第44页 |
2 丹参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 第44页 |
3 丹参的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