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5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降雨径流模型 | 第17-24页 |
| ·基本资料 | 第17页 |
| ·产流计算 | 第17-23页 |
| ·水面产流 | 第17-18页 |
| ·不透水面产流 | 第18页 |
| ·水田产流 | 第18-21页 |
| ·旱地及非耕地产流 | 第21-22页 |
| ·研究区域的总产流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污染负荷模型 | 第24-43页 |
| ·PLOAD模型简介 | 第24-25页 |
| ·计算所需要的基本资料 | 第25-36页 |
| ·研究区域的DEM图层 | 第25-29页 |
| ·研究区域子流域图层 | 第29-31页 |
| ·土地利用图层 | 第31-33页 |
| ·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非点源污染估算系数 | 第33页 |
| ·点源污染图层 | 第33-36页 |
| ·计算方法 | 第36-42页 |
| ·产流量计算 | 第36页 |
| ·产污计算公式 | 第36页 |
| ·计算方法与空间分析的结合 | 第36-37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非点源污染与水源地保护 | 第43-51页 |
| ·降雨与COD之间的关系 | 第43-45页 |
| ·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45-50页 |
| ·聚类方法简介 | 第45-46页 |
| ·聚类分析中的距离、相似系数 | 第46-47页 |
| ·类平均距离系统聚类法 | 第47页 |
| ·对水质数据进行R型聚类分析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非点源污染防治 | 第51-63页 |
| ·BMP简介 | 第51-52页 |
| ·拦水塘坝(Wet Detention Ponds) | 第52-59页 |
| ·拦水搪坝设计原则 | 第52-57页 |
| ·拦水搪坝设计实例 | 第57-59页 |
| ·生态导洪渠(Grassed/Vegetated Swale) | 第59-62页 |
| ·生态导洪渠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 ·生态导洪渠设计实例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总结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