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序言 | 第1-11页 |
第一部分 刑事非法证据的涵义和界定 | 第11-14页 |
一、证据的涵义 | 第11页 |
二、刑事非法证据的涵义和界定 | 第11-12页 |
三、刑事非法证据的分类及采信 | 第12-14页 |
第二部分 我国非法证据的形成因素 | 第14-16页 |
一、法律文化传统 | 第14页 |
二、政治因素和犯罪状况 | 第14-15页 |
三、法律本身的缺陷 | 第15页 |
四、现实状况的影响 | 第15-16页 |
第三部分 非法证据的价值分析 | 第16-21页 |
一、关于非法证据的诉讼价值 | 第16-17页 |
二、对我国现状的深思 | 第17-21页 |
(一) 实体真实与程序公正 | 第17-18页 |
(二) 打击犯罪与保障权利 | 第18-19页 |
(三) 法律公正与司法效率 | 第19页 |
(四) 价值选择与现实可能性 | 第19-21页 |
第四部分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合理构建 | 第21-41页 |
一、构建时应考虑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一) 法律价值 | 第21页 |
(二) 冤枉与放纵 | 第21-23页 |
(三) 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 第23页 |
(四) 确立该规则的限制因素 | 第23-24页 |
二、两大法系的相关构建及借鉴意义 | 第24-25页 |
(一) 英美法系 | 第24页 |
(二) 大陆法系 | 第24-25页 |
(三) 我国的借鉴 | 第25页 |
三、非法证据的预防规则和排除规则 | 第25-30页 |
(一) 概述 | 第25-26页 |
(二) 非法证据的预防规则 | 第26-28页 |
(三)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 | 第28-29页 |
(四)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 | 第29-30页 |
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与完善 | 第30-41页 |
(一) 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 | 第30-33页 |
(二) 我国非法证据的具体采信规则 | 第33-39页 |
(三) 确立该规则的配套体系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