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国内外杂草群落构成及演变过程和原因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杂草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杂草与作物竞争关系及生态经济阈值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立题时泰安市杂草群落动态及化学除草现状 | 第16-17页 |
·论文设计思路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泰安市麦田杂草种类的调查方法 | 第19-20页 |
·杂草演变规律研究 | 第20页 |
·试验地条件 | 第20页 |
·供试药剂 | 第20页 |
·试验与调查方法 | 第20页 |
·泰安市麦田主要杂草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 第20-21页 |
·调查方法 | 第20-21页 |
·统计方法 | 第21页 |
·泰安市麦田主要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 第21页 |
·调查方法 | 第21页 |
·统计方法 | 第21页 |
·泰安市麦田除草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 | 第21-24页 |
·试验地条件 | 第21-22页 |
·供试药剂 | 第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5页 |
·泰安市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发生规律及群落构成 | 第24-30页 |
·麦田主要杂草种类 | 第24-26页 |
·杂草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 | 第26-27页 |
·不同地区麦田杂草在群落上的差异和危害 | 第27-29页 |
·麦田杂草种群的变化 | 第29-30页 |
·泰安市麦田常用除草剂对杂草群落演变的研究 | 第30-35页 |
·72%2,4-D丁酯EC对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 第30-32页 |
·75%苯磺隆DF对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 第32-33页 |
·6.9%精恶唑禾草灵WE对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 第33-35页 |
·泰安市麦田主要杂草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 第35-42页 |
·聚集指标法测定结果 | 第35-37页 |
·两种回归式的检验结果 | 第37页 |
·麦田主要杂草田间分布型聚集的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抽样方法的比较和最适抽样数量的确定 | 第38-42页 |
·抽样方法的比较 | 第38-39页 |
·最适理论抽样数量的确定 | 第39-42页 |
·泰安市麦田主要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 第42-45页 |
·麦田主要杂草的密度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 | 第42-44页 |
·麦田主要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确定 | 第44-45页 |
·生态经济阈值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生态经济阈值的计算 | 第45页 |
·泰安市麦田除草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 | 第45-53页 |
·75%苯磺隆DF防除麦田阔叶杂草试验 | 第46-47页 |
·28%苯磺隆·唑草酯WP防除麦田阔叶杂草试验 | 第47-49页 |
·3%甲基二磺隆OF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试验 | 第49-51页 |
·3%甲基二磺隆OF与40%唑草酯DF等混用防除麦田杂草试验 | 第51-53页 |
·针对泰安市麦田杂草现状,制定新的化学防治技术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