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合成研究

目     录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序言第11-13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概论第13-31页
   ·概述第13-14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状况第14-17页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7页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7-20页
   ·电极材料概述第20-28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0-24页
       ·Li-Co-O 体系第20-21页
       ·Li-Ni-O 体系第21-22页
       ·Li-Mn-O 体系第22-23页
       ·其他正极材料第23-24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24-27页
       ·碳素负极材料第24-25页
       ·锡氧化物负极材料第25页
       ·合金负极材料第25页
       ·钛酸盐负极材料第25-27页
     ·电解质材料第27-28页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8-31页
第三章 实验原料 仪器及测试条件第31-34页
   ·药品第31-32页
   ·主要仪器第32-33页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3-34页
第四章 前驱体 TiO_2的合成第34-45页
   ·引言第34页
   ·TiO_2的研究新进展第34-39页
     ·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第34-35页
     ·合成方法的研究第35-39页
   ·实验室合成前驱体锐钛矿型TiO_2研究第39-43页
     ·TiO_2的合成设计第39-40页
     ·实验过程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3页
       ·液相沉淀法合成 TiO_2的影响因素第41-43页
       ·产物粒度计算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半固相法合成 Li_4Ti_5O_12的研究第45-60页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第45-51页
   ·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概述第51-52页
     ·固相合成法第51页
     ·液相法第51-52页
   ·Li_4Ti_5O_12的半固相法合成研究第52-59页
     ·实验设计第52页
     ·实验过程第52-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反应历程分析第53-56页
       ·焙烧时间的影响第56-57页
       ·首次放电性能测试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溶胶-凝胶法合成 Li_4Ti_5O_12的研究第60-80页
   ·溶胶-凝胶法概述第60-62页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第60-61页
     ·溶胶-凝胶法的特点及其应用第61-62页
   ·溶胶 凝胶法合成电极材料现状第62-64页
     ·正极材料第62-63页
     ·负极材料第63-64页
   ·溶胶 凝胶法合成 Li_4Ti_5O_12研究第64-79页
     ·实验设计第64页
     ·实验过程第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9页
       ·制备溶胶体系影响因素的研究第64-69页
       ·制备溶胶体系最佳工艺第69页
       ·产物表征及合成机理研究第69-77页
       ·合成工艺第77-78页
       ·首次放电性能测试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七章 分管光度法测定产物中钛的含量第80-90页
   ·钛的测定方法第80-81页
     ·络合滴定法第80页
     ·分光光度法第80-81页
     ·ICP-AES法第81页
   ·变色酸指示剂测定 Li_4Ti_5O_12中钛的含量第81-89页
     ·变色酸指示剂第81-82页
     ·实验过程第82-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89页
       ·波长的选定第83-84页
       ·钛标准曲线第84-86页
       ·分光光度法准确性验证第86-87页
       ·分光光度法重现性验证第87-88页
       ·从产物中钛的百分含量看烧结温度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八章 掺杂研究以及结论和展望第90-97页
   ·掺杂初步研究第90-94页
     ·现状第90-91页
     ·实验设计第91页
     ·实验过程第91-94页
       ·掺杂元素的选择第91-92页
       ·实验操作第92页
       ·结果和讨论第92-94页
   ·结论和展望第94-97页
     ·主要结论第94-95页
     ·今后的研究工作及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研究
下一篇:基于成组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与工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