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 ·引言 | 第8页 |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8-11页 |
| ·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概念 | 第8-9页 |
| ·实时操作系统一RTOS | 第9页 |
| ·RTOS的体系结构 | 第9-11页 |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发展动向 | 第11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1-14页 |
| 第2章 实时内核UC/OS-Ⅱ分析及改进 | 第14-36页 |
| ·概述 | 第14页 |
| ·UC/OS-Ⅱ任务管理以及调度 | 第14-23页 |
| ·uC/OS-Ⅱ的任务 | 第14-16页 |
| ·uC/OS-Ⅱ中的任务调度 | 第16-21页 |
| ·uC/OS-Ⅱ实时性分析 | 第21-23页 |
| ·UC/OS-Ⅱ任务间的通信与同步 | 第23-28页 |
| ·uC/OS-Ⅱ的事件控制块 | 第23-25页 |
| ·信号量 | 第25-26页 |
| ·信箱 | 第26-28页 |
| ·中断与时钟节拍 | 第28-30页 |
| ·UC/OS-Ⅱ的改进 | 第30-36页 |
| ·改进uC/OS-Ⅱ中断处理 | 第31页 |
| ·改进uC/OSⅡ的堆栈和中断调度 | 第31-34页 |
| ·系统时钟中断的改进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ARM7体系结构 | 第36-42页 |
| ·ARM7体系结构概述 | 第36页 |
| ·ARM7的编程模型 | 第36-39页 |
| ·处理器模式:(cpu mode) | 第36-37页 |
| ·程序状态寄存器:(PSR:Program status register) | 第37-38页 |
| ·ARM寄存器:(register) | 第38-39页 |
| ·ARM代码中子程序(函数)调用的约定 | 第39页 |
| ·ARM7的中断机制 | 第39-41页 |
| ·对异常的响应 | 第40-41页 |
| ·从异常返回 | 第41页 |
| ·基于ARM7TDMI的AT91X40芯片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移植UC/OS-Ⅱ | 第42-56页 |
| ·UC/OS-Ⅱ的移植概述 | 第42页 |
| ·基于AT91X40的UC/OS-Ⅱ的启动程序的实现 | 第42-49页 |
| ·ARM7TDMI(AT91X40)的初始化过程及实现 | 第43-47页 |
| ·uC/OS-Ⅱ的初始化 | 第47-49页 |
| ·UC/OS-Ⅱ到ARM7TDMI的移植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6页 |
| ·移植uC/OS-Ⅱ对目标处理器的要求 | 第49-50页 |
| ·OS_CPU.H文件 | 第50-51页 |
| ·OS_CPU.C文件 | 第51-53页 |
| ·OS_CPU_A.S | 第53-55页 |
| ·与应用相关的代码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UC/OS上TCP/IP协议栈的实现 | 第56-68页 |
| ·嵌入式TCP/IP概述 | 第56-57页 |
| ·TCP/IP概述 | 第56-57页 |
| ·嵌入式TCP/IP的特点 | 第57页 |
| ·TCP/IP协议栈LWIP简介 | 第57-58页 |
| ·移植LWIP到UC/OS-Ⅱ接口实现 | 第58-64页 |
| ·与编译器相关的include文件 | 第58-59页 |
| ·操作系统相关部份的实现 | 第59-64页 |
| ·LWIP的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实现 | 第64-68页 |
| ·网卡初始化模块 | 第65页 |
| ·数据发送模块 | 第65-66页 |
| ·网卡中断模块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 第68-76页 |
| ·嵌入式开发调试概述 | 第68-69页 |
| ·AMULATOR简介 | 第69-70页 |
| ·UC/OS-Ⅱ的测试 | 第70-73页 |
| ·uC/OS-Ⅱ移植的测试 | 第71页 |
| ·uC/OS-Ⅱ内核的测试 | 第71-73页 |
| ·LWIP测试 | 第73-75页 |
| ·测试总结 | 第75-76页 |
| 总结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