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 1 概述 | 第8-9页 |
| 2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3 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前言 | 第17-1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 ·轮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9-21页 |
| ·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 第21-22页 |
| ·质粒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22页 |
| ·胡萝卜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第22-24页 |
|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24-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40页 |
| 1 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30页 |
| ·pBI121VP7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28页 |
| ·pBI121CTBVP7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0页 |
| 2 胡萝卜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30-36页 |
| ·种子无菌萌发条件的优化 | 第31页 |
| ·激素水平对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再生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外植体的苗龄对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再生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选择压的获得 | 第33页 |
| ·羧苄青霉素浓度的选择 | 第33-34页 |
| ·共培养时间和方式的选择 | 第34-35页 |
| ·农杆菌侵染液浓度和侵染时间的影响 | 第35页 |
| ·附加乙酰丁香酮对转化频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优化后的胡萝卜转化体系流程 | 第36页 |
| ·阳性株的获得 | 第36页 |
| 3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36-40页 |
| ·转VP7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 ·转CTBVP7融合表达基因的植株的PCR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 ·RT-PCR检测结果 | 第38-40页 |
| 讨论 | 第40-45页 |
| 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1页 |
| 2 胡萝卜高效转化系统的建立 | 第41-43页 |
| 3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43-44页 |
| 4 利用转基因胡萝卜生产轮状病毒口服疫苗的后续工作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附录一(溶液配制) | 第53-54页 |
| 附录二(英文缩写) | 第54-55页 |
| 附录三(VP7基因序列) | 第55-56页 |
| 附录四(图版)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