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通货紧缩的定义及测度 | 第9-15页 |
第1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 | 第9-10页 |
第2节 通货紧缩的测度 | 第10-11页 |
(1) 一般物价水平度量指标的选择 | 第10-11页 |
(2) 物价水平下跌幅度和持续期限的度量 | 第11页 |
第3节 通货紧缩与其它经济现象关系的辨析 | 第11-15页 |
(1) 实体经济的通货紧缩与虚拟经济的通货紧缩的关系 | 第12页 |
(2) 通货紧缩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 第12-13页 |
(3) 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的关系 | 第13-14页 |
(4)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关系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 | 第15-22页 |
第1节 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 第15-16页 |
第2节 有效需求不足的冲击是通货紧缩产生的重要原因 | 第16-17页 |
第3节 供给方冲击是通货紧缩产生的内在原因 | 第17-21页 |
(1) 技术进步型的供给冲击 | 第18-20页 |
(2) 过剩型供给冲击 | 第20-21页 |
第4节 僵硬的汇率制度可能从外部输入通货紧缩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通货紧缩的危害性分析 | 第22-28页 |
第1节 通货紧缩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 第22-23页 |
第2节 通货紧缩促使经济资源的再分配 | 第23-25页 |
第3节 通货紧缩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25-26页 |
第4节 通货紧缩可能会使金融体系缺乏效率,功能弱化 | 第26-28页 |
(1) 通货紧缩对银行体系的影响 | 第26-27页 |
(2) 通货紧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通货紧缩的治理政策 | 第28-41页 |
第1节 通货紧缩下的政策效应分析 | 第28-30页 |
第2节 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治理 | 第30-35页 |
(1) 扩大公共支出 | 第31-32页 |
(2) 减税 | 第32-33页 |
(3) 增发国债 | 第33-34页 |
(4) 转移支付政策 | 第34-35页 |
第3节 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治理 | 第35-38页 |
(1) 实行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 第36页 |
(2) 在总量保持适度扩张的同时,适时转向货币的微观结构政策 | 第36-37页 |
(3) 加强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拓宽货币供应的财政渠道 | 第37-38页 |
第4节 加强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 第38-41页 |
(1) 加强银行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 第38-39页 |
(2) 放弃僵硬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中国通货紧缩问题分析 | 第41-54页 |
第1节 我国通货紧缩的背景 | 第41-43页 |
第2节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 | 第43-47页 |
(1) 偏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我国通货紧缩产生的助推器 | 第43-44页 |
(2)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通货紧缩产生的重要原因 | 第44-46页 |
(3) 供给过剩是我国通货紧缩产生的直接原因 | 第46-47页 |
第3节 我国通货紧缩的对策分析 | 第47-54页 |
(1) 治理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措施 | 第48-49页 |
(2)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第49-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1 | 第56-58页 |
附录2 | 第58-59页 |
附录3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