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质 | 第12-20页 |
·资产证券化的涵义和融资特色 | 第12-14页 |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涵义 | 第12-13页 |
·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特色 | 第13-14页 |
·资产证券化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6页 |
·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及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6-17页 |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相关理论 | 第16页 |
·资产证券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20-27页 |
·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基础分析 | 第20页 |
·资产证券化的供求分析 | 第20-24页 |
·资产证券化的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资产证券化的供给及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制度经济学的资产证券化收益与成本 | 第24-27页 |
·金融创新的产权理论解释 | 第24页 |
·资产证券化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分析 | 第27-34页 |
·资产证券化参与各方收益概述 | 第27-28页 |
·资产证券化收益的定量分析 | 第28-31页 |
·资产支持证券筹资成本与持有资产的成本之比较 | 第29页 |
·利益和损失比较 | 第29-31页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价值分析的OAS方法 | 第31-34页 |
·OAS模型简介 | 第31页 |
·OAS的计算及解释 | 第31-34页 |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及度量 | 第34-42页 |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来源 | 第34-36页 |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风险的度量 | 第36-40页 |
·证券化资产的早偿风险(以ABS为例) | 第36-37页 |
·证券化资产的信用风险评估 | 第37-39页 |
·利率风险的度量 | 第39-40页 |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规避 | 第40-42页 |
·避险措施 | 第40-41页 |
·投资者可获得的赔偿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障碍与前景展望 | 第42-49页 |
·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障碍 | 第42-44页 |
·制度障碍 | 第42-43页 |
·技术障碍 | 第43-44页 |
·环境障碍 | 第44页 |
·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及交易形式的选择 | 第44-47页 |
·我国可供选择的证券化资产 | 第44-46页 |
·我国资产证券化交易类型的选择 | 第46-47页 |
·完善资产证券化的配套条件 | 第47-49页 |
·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统一的资产证券化监管和协调体系 | 第47-48页 |
·发展我国的证券化资产投资群体 | 第48页 |
·逐步规范专业服务机构 | 第48页 |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