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信托融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的房地产信托融资 | 第16-24页 |
·房地产信托融资的定义 | 第16-18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RIETs) | 第16-17页 |
·房地产信托融资 | 第17-18页 |
·我国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政策历史沿革 | 第18-23页 |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初始萌芽 | 第18-19页 |
·第二阶段:逐步发展、推进为主 | 第19页 |
·第三阶段:有调有控、逐步趋严 | 第19-21页 |
·第四阶段:缩紧银根、重点调控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浅析 | 第24-36页 |
·我国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现状 | 第24-28页 |
·银行信贷是主要形式 | 第24-26页 |
·债券融资所占份额很小 | 第26-27页 |
·利用外资比例较小 | 第27页 |
·上市融资不是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形式 | 第27-28页 |
·房地产信托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总体占比仍小 | 第28页 |
·我国房地产企业几种融资渠道浅析 | 第28-35页 |
·房地产辛迪加 | 第28-29页 |
·房地产短期融资券 | 第29-31页 |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 | 第3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房地产企业信托融资的操作模式 | 第36-42页 |
·房地产企业信托相关理论模型 | 第36-37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6-37页 |
·市场有效性理论-市场效率 | 第37页 |
·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托融资的主要操作模式 | 第37-41页 |
·房地产信托贷款模式 | 第37-39页 |
·房地产股权信托模式 | 第39-40页 |
·房地产收益权信托 | 第40-41页 |
·房地产财产型信托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和泓地产信托融资实例分析 | 第42-54页 |
·和泓集团概况 | 第42-47页 |
·和泓集团业务状况 | 第42页 |
·和泓集团发展历程 | 第42-43页 |
·和泓集团组织架构 | 第43页 |
·和泓集团储备项目 | 第43-45页 |
·和泓集团发展目标 | 第45页 |
·和泓集团现存问题剖析 | 第45-47页 |
·信托方案设计 | 第47-51页 |
·方案介绍 | 第47-48页 |
·主要投资项目介绍 | 第48-50页 |
·和泓1号基金主要特点 | 第50-51页 |
·主要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 第51-53页 |
·风险分析 | 第51-52页 |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托融资发展障碍及建议 | 第54-60页 |
·我国房地产企业及信托融资窘况 | 第54-55页 |
·国内房地产业的“冬天” | 第54页 |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窘境 | 第54-55页 |
·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托融资发展的主要障碍 | 第55-56页 |
·专门人才缺乏 | 第55页 |
·房地产市场不够成熟 | 第55-56页 |
·证券市场不够成熟 | 第56页 |
·对基金的估价不够成熟 | 第56页 |
·机构投资者队伍缺乏 | 第56页 |
·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托融资的主要风险及控制 | 第56-57页 |
·房地产信托融资的风险论述 | 第56-57页 |
·房地产信托融资风险主要控制方法 | 第57页 |
·发展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托融资的几点建议 | 第57-59页 |
·健全房地产信托融资的政策及法律环境 | 第57-58页 |
·进行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创新 | 第58页 |
·优惠的房地产信托税收的刺激 | 第58-59页 |
·培育合格的机构投资者队伍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文章的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