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管理者收购理论概述 | 第12-24页 |
一、 管理者收购的源起 | 第12-17页 |
(一) 管理者收购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管理者收购的理论基础及产生原因 | 第13-15页 |
(三) 管理者收购的特征 | 第15-17页 |
二、 管理者收购的种类 | 第17-20页 |
(一) 收购上市公司 | 第17-18页 |
(二) 收购集团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 第18-19页 |
(三) 公营部门的私有化 | 第19-20页 |
三、 管理者收购的作用 | 第20-24页 |
(一) 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 第20-21页 |
(二) 能有效整合企业的业务 | 第21-22页 |
(三) 解决产权问题,改善国有资产管理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管理者收购的方式和操作程序 | 第24-34页 |
一、 管理者收购的运作方式 | 第24-28页 |
(一) 收购资产 | 第24-25页 |
(二) 收购股票 | 第25-26页 |
(三) 综合证券收购 | 第26-28页 |
二、 理者收购的操作程序 | 第28-34页 |
(一) MBO策划 | 第28-31页 |
(二) MBO执行 | 第31-33页 |
(三) MBO完成后的公司整理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管理者收购的法律分析 | 第34-47页 |
一、 管理者收购的特定法律主体分析 | 第34-36页 |
(一) 管理者收购的参与方 | 第34页 |
(二) 对参与方的法律分析 | 第34-36页 |
二、 法律对目标公司管理者诚信义务的规定 | 第36-40页 |
(一) 董事(管理者)的诚信义务 | 第36-38页 |
(二) 董事(管理者)的利益冲突 | 第38-39页 |
(三) 董事(管理者)的保密义务 | 第39-40页 |
三、 法律对管理者收购过程中,信息披露的规定 | 第40-42页 |
(一) 提前警告体系 | 第40-41页 |
(二) 发起收购的信息公开体系 | 第41-42页 |
四、 法律对管理者收购过程中,内幕交易和反欺诈的规定 | 第42-45页 |
(一) 反欺诈的法律制度 | 第42-43页 |
(二) 禁止内幕交易体系 | 第43-45页 |
五、 管理者收购的不同法律后果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规制管理者收购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47-60页 |
一、 管理者收购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第47-52页 |
(一) 管理者收购在我国产生的背景 | 第47-48页 |
(二) 管理者收购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48-49页 |
(三) 我国管理者收购的主要特点 | 第49-51页 |
(四) 管理者收购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1-52页 |
二、 管理者收购在我国面临的主要的法律障碍 | 第52-54页 |
(一) 有关收购主体的法律障碍 | 第53页 |
(二) 有关融资的法律障碍 | 第53-54页 |
(三) 管理者收购的其他制度障碍 | 第54页 |
三、 构建我国规制管理者收购的法律制度 | 第54-60页 |
(一) 减少管理者收购相关法律障碍的思考 | 第55-56页 |
(二) 完善规制管理者收购相关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56-60页 |
结语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