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41页 |
| 1 植物病原菌对SBIS 杀菌剂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 ·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 杀菌剂抗药性的发生现状 | 第13-15页 |
| ·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 类杀菌剂的抗药性机制 | 第15-23页 |
| 2 赤霉病菌种分布 | 第23-24页 |
| 3 赤霉病的病原及症状识别 | 第24-26页 |
| 4 赤霉病的病害症状 | 第26-27页 |
| 5 赤霉病的发病条件 | 第27-28页 |
| 6 赤霉病的病害循环 | 第28-29页 |
| 7 赤霉病的危害 | 第29-30页 |
| 8 小麦对赤霉病抗性及抗性机理 | 第30-35页 |
| ·抗病性的鉴定与抗源的筛选 | 第30-32页 |
| ·抗性遗传与抗病育种 | 第32-33页 |
| ·抗病机制 | 第33-35页 |
| 9 赤霉病的综合防治 | 第35-39页 |
| ·农业防治 | 第35-36页 |
| ·化学防治 | 第36-37页 |
| ·生物防治 | 第37-38页 |
| ·抗病育种 | 第38-39页 |
| 10 赤霉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 | 第39-41页 |
| 第一章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建立及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研究 | 第41-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供试材料 | 第41-42页 |
| ·试验方法 | 第4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测定 | 第42-43页 |
|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确定 | 第43页 |
| ·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的敏感性测定 | 第43-44页 |
| ·戊唑醇与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测定 | 第44-45页 |
| 3 讨论 | 第45-47页 |
| 第二章 禾谷镰孢菌抗戊唑醇突变体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7-5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 ·紫外线诱导和药剂驯化抗药性 | 第49-50页 |
| ·抗药性突变体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50-51页 |
| ·菌落生长直径和菌丝干重的比较 | 第51-52页 |
| ·温度对抗药性突变体生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 ·PH 值对抗药性突变体生长的影响 | 第53页 |
| ·抗药性突变体致病力测定 | 第53-54页 |
| 3 讨论 | 第54-55页 |
| 第三章 抗戊唑醇禾谷镰孢菌的渗透压敏感性及相对渗率变化 | 第55-6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 ·材料 | 第55页 |
|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 ·抗药性突变体对葡萄糖浓度的敏感性测定 | 第56-57页 |
| ·抗药性突变体对KCL 浓度的敏感性测定 | 第57-58页 |
| ·戊唑醇对亲本、抗药性突变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测定 | 第58-59页 |
| 3 讨论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戊唑醇、百菌清及其复配对禾谷镰孢菌的生物活性 | 第60-64页 |
| 1 材料方法 | 第60-61页 |
| ·供试材料 | 第60页 |
| ·试验方法 | 第60-6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 3 讨论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