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清除硬盘中残留数据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章节的安排 | 第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2章 数据清除技术的安全性分析 | 第13-26页 |
·数据清除与恢复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数据清除技术 | 第13-14页 |
·数据恢复技术 | 第14页 |
·数据清除的安全性分析 | 第14-17页 |
·格式化不能安全清除数据 | 第15页 |
·删除不能安全清除数据 | 第15页 |
·备份数据以留下数据副本 | 第15-16页 |
·页面调度策略不成功 | 第16页 |
·储存设备能保存最初数据余象 | 第16页 |
·存储器内部存在固有机制 | 第16-17页 |
·安全清除技术 | 第17页 |
·数据销毁技术 | 第17-21页 |
·物理销毁技术 | 第17-19页 |
·消磁技术 | 第19-21页 |
·紧急销毁技术 | 第21页 |
·硬盘加密技术 | 第21-22页 |
·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标准 | 第22-23页 |
·安全等级与清除思想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覆写技术及其实现 | 第26-39页 |
·覆写技术基本原理 | 第26页 |
·覆写技术的局限性 | 第26-28页 |
·硬件与覆写 | 第26-27页 |
·文件系统与覆写 | 第27-28页 |
·RLL编码 | 第28-31页 |
·安全清除软件设计流程与实现 | 第31-32页 |
·覆写软件要点 | 第32-33页 |
·清除与恢复对比实验 | 第33-38页 |
·传统清除技术与恢复对比实验 | 第33-36页 |
·安全清除技术与恢复对比实验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IDE硬盘接口及其读写原理 | 第39-47页 |
·IDE硬盘接口 | 第39-42页 |
·IDE接口协议 | 第39-40页 |
·IDE寄存器模型 | 第40-41页 |
·PIO数据传输模式 | 第41-42页 |
·IDE接口硬盘的读和写原理 | 第42-46页 |
·在线读写IDE接口硬盘 | 第42-45页 |
·脱机读写IDE接口硬盘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便携式安全清除设备的设计 | 第47-59页 |
·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 第47-49页 |
·读写硬盘的硬件方案选择 | 第49页 |
·设计思想 | 第49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49-50页 |
·硬件系统结构设计 | 第50-54页 |
·单片机选型 | 第50-51页 |
·外围器件选择 | 第51-53页 |
·单片机控制IDE硬盘电路设计 | 第53页 |
·键盘扫描电路设计 | 第53-54页 |
·软件设计与程序实现 | 第54-58页 |
·硬件初始化设计 | 第54-55页 |
·安全清除操作设计 | 第55-56页 |
·逻辑块寻址操作设计 | 第56-57页 |
·错误处理操作设计 | 第57页 |
·键盘扫描操作设计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附录1 安全清除软件覆写与删除函数 | 第61-62页 |
附录2 便携式安全清除设备算法 | 第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