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8页 |
2 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8-10页 |
3 中国武术与军事、艺术的关系渊源 | 第10-13页 |
3.1 军事武术与表演性武术是古代武术发展的主线索 | 第10-12页 |
3.1.1 原始人类行为的综合性是武术功能多元化发展的根源 | 第10-11页 |
3.1.2 军事武艺占主导地位与武术娱乐性的发展 | 第11-12页 |
3.1.3 武术与军事分离促进了表演性武术的大发展 | 第12页 |
3.2 近现代武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第12-13页 |
4 军事武艺促进了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 | 第13-27页 |
4.1 政府政令是促进古代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14-18页 |
4.1.1 先秦以前武术活动中的政府行为 | 第14-15页 |
4.1.2 府兵制推动了军事武术的发展 | 第15-16页 |
4.1.3 武举制促进了军事武术与民间武术的交流与发展 | 第16-18页 |
4.1.3.1 唐武举制的设立开创了以武取仕的先河 | 第16-17页 |
4.1.3.2 武举制与武学的发展对武术的促进作用 | 第17-18页 |
4.2 军事需要与科技发展促进了武术器械的发展演变 | 第18-20页 |
4.3 兵书战策是武术理论发展的基础 | 第20-23页 |
4.3.1 《孙子兵法》对武术技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 第20-22页 |
4.3.2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对武术技击理论的发展 | 第22-23页 |
4.4 民间习武与军事武艺的双向交流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 第23-27页 |
4.4.1 民间结社是社会武术发展的基础 | 第23-24页 |
4.4.2 太平天国运动为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 第24-25页 |
4.4.3 义和团运动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 第25-27页 |
5 东方人体文化的奇葩——武术与舞蹈、杂技及戏曲艺术的交融 | 第27-38页 |
5.1 东方人体文化艺术源流 | 第27-30页 |
5.1.1 原始艺术表演的萌芽 | 第27-28页 |
5.1.2 古代综合技艺角抵百戏促进了武术娱乐表演性的发展 | 第28-29页 |
5.1.3 “瓦舍”、“勾栏”中武术表演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 第29-30页 |
5.2 东方人体文化中的孪生姐妹——中国武术与舞蹈 | 第30-33页 |
5.2.1 “武”、“舞”同源异流 | 第30-32页 |
5.2.2 武术在与舞蹈的交融中发展 | 第32-33页 |
5.3 武术与杂技的交融与共同发展 | 第33-34页 |
5.4 戏曲武打丰富了武术的内涵 | 第34-38页 |
5.4.1 戏曲武打渊源 | 第35-37页 |
5.4.2 戏曲武打对武术发展的作用 | 第37-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7 建议 | 第39页 |
8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