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现代市场经济下,金融成为经济的核心 | 第9页 |
1.1.2 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金融风险 | 第9-10页 |
1.1.3 加入WTO后农业和金融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 第10页 |
1.1.4 不良资产过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2 农业银行发展状况及比较研究 | 第12-28页 |
2.1 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 | 第12-21页 |
2.1.1 发展历程 | 第12页 |
2.1.2 财务分析 | 第12-13页 |
2.1.3 各项贷款发展情况 | 第13-15页 |
2.1.4 人员素质结构分析 | 第15-18页 |
2.1.5 组织机构设置 | 第18-20页 |
2.1.6 网点及人员分布分析 | 第20-21页 |
2.2 中美四大商业银行经营主要指标比较 | 第21-22页 |
2.3 中国农业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比较 | 第22-28页 |
2.3.1 美国花旗银行概况 | 第23-24页 |
2.3.2 美国花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特色 | 第24-25页 |
2.3.3 中国农业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 | 第25-28页 |
3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导致因素分析 | 第28-39页 |
3.1 政府问题 | 第28-30页 |
3.1.1 政府干预不当 | 第28-29页 |
3.1.2 地方保护主义 | 第29-30页 |
3.2 体制问题 | 第30-34页 |
3.2.1 中央银行 | 第30页 |
3.2.2 商业银行 | 第30-31页 |
3.2.3 财税制度 | 第31页 |
3.2.4 企业体制 | 第31-32页 |
3.2.5 国有资产管理 | 第32页 |
3.2.6 投资体制 | 第32-33页 |
3.2.7 社会保障制度 | 第33页 |
3.2.8 市场融资机制 | 第33页 |
3.2.9 信用环境 | 第33-34页 |
3.3 管理问题 | 第34-35页 |
3.3.1 基础管理薄弱 | 第34页 |
3.3.2 风险预警和控制水平低 | 第34-35页 |
3.3.3 机构庞大,人员素质差 | 第35页 |
3.4 技术问题 | 第35-39页 |
3.4.1 贷款对象选择不对称 | 第36页 |
3.4.2 政策性贷款信息不对称 | 第36页 |
3.4.3 企业改组借贷不对称 | 第36-38页 |
3.4.4 案例讨论 | 第38-39页 |
4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策划 | 第39-68页 |
4.1 风险测评 | 第39-53页 |
4.1.1 借款人信用分析 | 第39-42页 |
4.1.2 贷款风险度确定 | 第42-46页 |
4.1.3 贷款风险估测技术应用 | 第46-53页 |
4.2 控制策略 | 第53-64页 |
4.2.1 贷款分散多样化 | 第53-54页 |
4.2.2 贷款定价效益化 | 第54-56页 |
4.2.3 信贷配给辩证化 | 第56-58页 |
4.2.4 贷款政策合理化 | 第58-59页 |
4.2.5 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系统 | 第59-62页 |
4.2.6 强化贷款清偿工作 | 第62-63页 |
4.2.7 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分析与评价 | 第63-64页 |
4.3 战略策划 | 第64-68页 |
4.3.1 改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64-65页 |
4.3.2 彻底改变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 | 第65-66页 |
4.3.3 树立信贷营销思想,实施双优信贷战略 | 第66页 |
4.3.4 完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 | 第66-67页 |
4.3.5 塑造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家精神 | 第67-68页 |
5 案例研究:对神府矿区农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分析 | 第68-83页 |
5.1 引言:企业-银行博弈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量陷阱 | 第68-69页 |
5.2 不良垡新增的现状与原因 | 第69-75页 |
5.2.1 企业信用:制度性拖欠 | 第69-71页 |
5.2.2 银行信贷管理:帐面不良贷款新增的内因 | 第71-74页 |
5.2.3 政策性因素:不良贷款新增的“不可抗力” | 第74-75页 |
5.3 政策建议:信用制度与信贷制度的双向建设 | 第75-77页 |
5.3.1 信用制度建设:预算约束与法律约束 | 第75-76页 |
5.3.2 成本内生化:规范政府行为 | 第76页 |
5.3.3 信贷管理体制的改良:效率与风险的权衡 | 第76-77页 |
5.4 对不良资产问题的辩证思考 | 第77-83页 |
5.4.1 降低不良资产是一项长期任务 | 第78页 |
5.4.2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不良资产问题 | 第78-80页 |
5.4.3 解决不良资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 | 第80-81页 |
5.4.4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第81-83页 |
6 结论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