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三线军工企业历史回顾与现状概述 | 第7-12页 |
·历史回顾 | 第7-8页 |
·发展现状 | 第8-9页 |
·技术进步缓慢 | 第9页 |
·生产经营困难 | 第9页 |
·经济效益不佳 | 第9页 |
·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 | 第9-12页 |
·现代和未来战争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2 三线军工企业困难成因 | 第12-19页 |
·布局、结构不够合理 | 第12页 |
·债务负担 | 第12-13页 |
·冗员负担 | 第13-15页 |
·社会负担 | 第15-16页 |
·机制不活 | 第16-17页 |
·管理落后 | 第17-18页 |
·人才流失 | 第18-19页 |
3 三线军工企业解困与发展对策之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19-30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 | 第19-21页 |
·三线军工企业的军民结合型架构 | 第19-20页 |
·计划经济的蒂固性与市场经济的不深入性 | 第20页 |
·划小经营单位的不规范性 | 第20-21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思路 | 第21-30页 |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 第21-23页 |
·精干军品主体,放开民品经营 | 第23-24页 |
·搞好“三个结合”,推进结构调整和重组 | 第24-25页 |
·实现政企分开 | 第25页 |
·出资人到位 | 第25页 |
·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 | 第25-26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办法 | 第26-28页 |
·制定公司章程 | 第28-29页 |
·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基本转换 | 第29-30页 |
4 三线军工企业解困与发展对策之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 第30-37页 |
·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第30-31页 |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则 | 第31-32页 |
·人尽其才的原则 | 第31页 |
·挖潜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 第31-32页 |
·普及性的培训与重点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页 |
·改善结构的原则 | 第32页 |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 | 第32-34页 |
·选人 | 第32-33页 |
·育人 | 第33页 |
·用人 | 第33-34页 |
·留人 | 第34页 |
·开发的主要方法 | 第34-35页 |
·开发的评估 | 第35页 |
·开发与引进 | 第35-37页 |
·人才引进 | 第36页 |
·人才引进应做的工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 第36-37页 |
5 三线军工企业解困与发展对策之三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 第37-45页 |
·加快技术创新 | 第37-39页 |
·确立技术创新目标 | 第37-38页 |
·促进科技与经济、科研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 第38页 |
·建立技术开发体系 | 第38页 |
·政策和措施 | 第38-39页 |
·新产品开发 | 第39-45页 |
·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 第39-41页 |
·军品与民品发展的关系 | 第41页 |
·产品开发与市场的关系 | 第41-42页 |
·产品开发与技术人才的关系 | 第42页 |
·产品开发与管理的关系 | 第42页 |
·产品开发的思路与主要途径 | 第42-45页 |
6 三线军工企业解困与发展对策之四开拓市场促进销售 | 第45-53页 |
·营销观念 | 第45-47页 |
·商品经济与营销观念 | 第45页 |
·被动性社会市场观念的缺陷 | 第45-46页 |
·市场经济的正确营销观念 | 第46-47页 |
·营销战略的制定 | 第47-49页 |
·指导思想 | 第47页 |
·战略目标 | 第47-48页 |
·战略任务 | 第48页 |
·战略重点 | 第48-49页 |
·战略对策 | 第49页 |
·营销管理与营销策略 | 第49-51页 |
·营销管理 | 第49-50页 |
·营销策略 | 第50-51页 |
·建立健全销售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51-53页 |
7 三线军工企业解困与发展对策之五加强企业管理 | 第53-60页 |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 | 第53-54页 |
·科学决策与风险管理 | 第54-55页 |
·全面质量管理 | 第55页 |
·狠抓薄弱环节 | 第55-57页 |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 第57页 |
·进行管理创新 | 第57-58页 |
·依法经营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