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3页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股票的内在价值与有效资本市场假设。(ECMH) | 第8-10页 |
1.2 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弱型效率与中国股票市场 | 第11-13页 |
2. 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第13-37页 |
2.1 股市“弱型效率”的检验方法论述。 | 第13-20页 |
2.1.1 股价波动特征分析 | 第13-14页 |
2.1.2 股市“弱型效率”的检验方法论述 | 第14-18页 |
2.1.3 各种检验方法的进一步讨论 | 第18-20页 |
2.2 中国股票市场弱型效率的实证检验 | 第20-37页 |
2.2.1 “弱型效率”检验的抽样。 | 第20-21页 |
2.2.2 “弱型效率”检验的工具软件 | 第21页 |
2.2.3 “随机游走”模型序列相关性检验 | 第21-27页 |
2.2.4 游程检验 | 第27-29页 |
2.2.5 序列相关性检验和游程检验的统计结果分析及其结论。 | 第29-31页 |
2.2.6 弱型效率的形态分析法验证。 | 第31-37页 |
3. 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 第37-52页 |
3.1 非有效性的市场表现 | 第38-43页 |
3.1.1 较高的市盈率和换手率 | 第38页 |
3.1.2 较大的市场风险 | 第38-39页 |
3.1.3 坐庄和市场操纵猖撅 | 第39-40页 |
3.1.4 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没有保障 | 第40-41页 |
3.1.5 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完全背离 | 第41-42页 |
3.1.6 资源配置效率的丧失 | 第42-43页 |
3.2 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 第43-52页 |
3.2.1 非完全竞争 | 第43-46页 |
3.2.2 特殊的股权结构 | 第46-51页 |
3.2.3 结论 | 第51-52页 |
4. 构建有效的中国股票市场 | 第52-61页 |
4.1 国有法人股流通和国有股法人化。 | 第52-55页 |
4.1.1 国有法人股流通上市和国有股法人化方案的提出 | 第53页 |
4.1.2 “法人股市场”方案对构建有效的市场结构体系的可行性 | 第53-55页 |
4.2 建立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体系。 | 第55-56页 |
4.2.1 借鉴美国股票市场的层次结构 | 第55页 |
4.2.2 中国股票市场的多层次发展方案 | 第55-56页 |
4.3 加大市场的双向扩容力度 | 第56-58页 |
4.3.1 壮大机构投资者对增进市场效率的意义 | 第56-57页 |
4.3.2 社保基金和开放基金入市 | 第57页 |
4.3.3 加大新股的扩容力度 | 第57-58页 |
4.4 加强证券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第58-60页 |
4.4.1 加强证券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 第58-59页 |
4.4.2 实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 第59-60页 |
4.4.3 加强立法与执法,重塑市场主体行为 | 第60页 |
4.5 结束语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