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非理性主义引起的思考 | 第1-12页 |
| 二、 非理性意识的发生 | 第12-21页 |
| (一) 非理性意识发生的实践基础与社会前提 | 第13-16页 |
| (二) 非理性意识发生的生理机制 | 第16-20页 |
| (三) 非理性意识的层次性 | 第20-21页 |
| 三、 非理性意识作用的特征 | 第21-27页 |
| (一) 主观与客观统一性 | 第21-23页 |
| (二) 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性 | 第23-24页 |
| (三) 综合与单一统一性 | 第24-25页 |
| (四) 正负效应统一性 | 第25-26页 |
| (五) 可推断和不可预测统一性 | 第26-27页 |
| 四、 人的非理性意识作用的形式 | 第27-33页 |
| (一) 发生在个体人精神活动中的作用方式 | 第27-30页 |
| (二) 非理性意识对社会历史作用的方式 | 第30-33页 |
| 五、 非理性意识作用的社会功能 | 第33-41页 |
| (一) 认识形成功能 | 第33-35页 |
| (二) 道德铸造功能 | 第35-38页 |
| (三) 文化生成功能 | 第38-41页 |
| 注释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