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6页 |
一 墨子教化思想的特点 | 第6-23页 |
(一) 以“兼爱”为中心的教化内容 | 第6-11页 |
(二) 志功合一的道德评价观 | 第11-14页 |
(三) 神道设教 | 第14-16页 |
(四) 宗教集团式的教育组织 | 第16-20页 |
(五) 强说人的施教态度 | 第20-23页 |
二 墨子教化思想特点的成因 | 第23-28页 |
(一) 小生产劳动者阶层的崛起 | 第23-24页 |
(二) 小生产劳动者阶层的思想特征 | 第24-26页 |
(三) 墨子的个人特质 | 第26-28页 |
三 评价与启示 | 第28-37页 |
(一) 为民立法的成与败 | 第29-31页 |
(二) 自苦为极的得与失 | 第31-32页 |
(三) “劝爱”非通途 | 第32-34页 |
(四) 崇高的人格魅力 | 第34-37页 |
参考书目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