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1 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8-13页 |
| ·有害微量元素的概念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2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13-19页 |
|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特征 | 第13页 |
| ·中国不同时代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 第13-19页 |
| 3 山西石炭二叠纪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 第19-48页 |
| ·山西石炭二叠纪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特征 | 第19-26页 |
| ·山西平朔矿区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 第26-48页 |
| 4 煤中微量元素的成因类型和富集机制 | 第48-54页 |
| ·控制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因素 | 第48-52页 |
|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成因类型初探 | 第52-54页 |
| 5 煤岩组分和显微组分伴生元素地球化学 | 第54-60页 |
| ·丝炭和镜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 第54-57页 |
| ·显微组分组中元素分布特征 | 第57页 |
| ·显微组分微区激光二次离子质谱分析 | 第57-60页 |
| 6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逐级化学提取研究 | 第60-81页 |
|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现状及讨论 | 第60-66页 |
| ·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的理论依据 | 第66-67页 |
| ·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7-76页 |
| ·小结 | 第76-81页 |
| 7 神头电厂炉前煤、灰化灰、飞灰和底灰的淋滤实验研究 | 第81-114页 |
| ·概述 | 第81-85页 |
| ·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 | 第85-92页 |
| ·淋滤实验 | 第92-97页 |
| ·小结 | 第97-114页 |
| 8 煤中砷的地球化学 | 第114-134页 |
| ·概述 | 第114页 |
| ·砷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 | 第114页 |
| ·煤中砷的研究现状及讨论 | 第114-117页 |
| ·数据收集、样品采集和测试 | 第117页 |
| ·中国煤中砷的分布 | 第117-118页 |
| ·镜煤、丝炭及显微组分中砷的分布 | 第118-119页 |
| ·煤中黄铁矿中砷的分布 | 第119-123页 |
| ·煤中砷赋存状态的逐级化学提取研究 | 第123-125页 |
| ·电厂燃煤产物中砷的分布及赋存状态 | 第125页 |
| ·贵州兴仁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研究 | 第125-130页 |
| ·小结 | 第130-134页 |
| 9 煤中氯的地球化学 | 第134-144页 |
| ·概述 | 第134页 |
| ·氯的基本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 | 第134-135页 |
| ·煤中氯的研究现状及讨论 | 第135-137页 |
| ·中国煤中氯的分布 | 第137页 |
| ·平朔煤中氯的分布利赋存状态 | 第137-143页 |
| ·小结 | 第143-144页 |
| 10 总结 | 第144-149页 |
| 11 存在的问题 | 第149-150页 |
| 12 致谢 | 第150-15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1-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