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组合整体箱式楼盖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双向密肋无梁楼盖体系 | 第12页 |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体系 | 第12-13页 |
·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体系 | 第13页 |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体系 | 第13-14页 |
·装配式密肋空心楼盖体系 | 第14-15页 |
·双向预应力叠合板楼盖体系 | 第15页 |
·国外空心楼盖的发展 | 第15-16页 |
·楼盖体系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 第16-18页 |
·弹性理论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塑性内力重分布法 | 第17页 |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组合整体箱式楼盖体系 | 第18-20页 |
·组合整体箱式楼盖的研究背景 | 第18页 |
·组合整体箱式楼盖的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组合整体箱式楼盖的应用范围 | 第19页 |
·组合整体箱式楼盖施工工艺 | 第19-20页 |
·组合整体箱式楼盖的优点 | 第2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箱体板连接构造措施试验研究 | 第22-30页 |
·引言 | 第22页 |
·试验方案 | 第22-24页 |
·试件设计 | 第22-23页 |
·加载方案 | 第23-24页 |
·测试内容 | 第24页 |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 第24-29页 |
·试件的破坏形态 | 第24-26页 |
·试件承载力发挥 | 第26页 |
·荷载—挠度曲线 | 第26-27页 |
·搭接区裂缝特征 | 第27-28页 |
·搭接区钢筋应变情况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组合整体箱式楼盖单向简支板试验 | 第30-48页 |
·试验目的 | 第30页 |
·试件设计及制作 | 第30-33页 |
·试验加载装置及测试方法 | 第33-35页 |
·加载装置 | 第33-34页 |
·量测的内容及方法 | 第34页 |
·加载程序 | 第34-35页 |
·试验现象 | 第35-3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材料的性质 | 第39页 |
·板的变形结果 | 第39-40页 |
·钢筋应变情况 | 第40-42页 |
·混凝土应变分布 | 第42-44页 |
·理论计算 | 第44-46页 |
·抗弯承载力计算 | 第44页 |
·挠度计算 | 第44-46页 |
·开裂荷载计算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箱式楼盖单向简支板有限元分析 | 第48-64页 |
·引言 | 第48页 |
·ANSYS 模拟钢筋混凝土简介 | 第48-52页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类别 | 第48-49页 |
·SOLID65 混凝土单元简介 | 第49-50页 |
·ANSYS 中对裂缝的处理 | 第50-52页 |
·箱式楼盖单向板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52-55页 |
·建立实体模型 | 第52-54页 |
·加载与求解 | 第54-55页 |
·结果后处理 | 第55-62页 |
·挠度分布情况 | 第55-56页 |
·裂缝形态 | 第56-57页 |
·应力分布情况 | 第57-61页 |
·跨中截面内力分布 | 第61-62页 |
·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箱式楼盖双向简支板有限元分析 | 第64-74页 |
·引言 | 第64页 |
·双向板模型及分析方法 | 第64-65页 |
·分析模型 | 第64-65页 |
·分析方法 | 第65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5-67页 |
·双向板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73页 |
·受力变形分析 | 第67-69页 |
·应力分析 | 第69-72页 |
·裂缝分布形态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