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1-13页 |
| 第2章 中国传统“厌讼”文化实证考察 | 第13-20页 |
| ·“无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 | 第14-16页 |
| ·“息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官方表达 | 第16-18页 |
| ·重征讼费 | 第16页 |
| ·禁民知法 | 第16-17页 |
| ·限制讼师 | 第17页 |
| ·强化乡党 | 第17-18页 |
| ·“厌讼”与“好讼”并存——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的真实状态 | 第18-20页 |
| 第3章 西方“好讼”文化实证考察 | 第20-28页 |
| ·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西方“好讼”文化的价值导向 | 第20-21页 |
| ·“第四权”对民众法律意识的左右——西方“好讼”文化的舆论指引 | 第21-23页 |
| ·发展中的司法改革——西方“好讼”文化的制度设置 | 第23-26页 |
| ·诉讼制度上的变革 | 第23-24页 |
| ·律师的作用凸显 | 第24-25页 |
| ·法律之外的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实效欠缺 | 第25-26页 |
| ·从“必要的恶”到“诉讼爆炸”的蜕变——西方民事诉讼文化的真实状态 | 第26-28页 |
| 第4章 中西“厌讼”与“好讼”文化比较与反思 | 第28-35页 |
| ·中西“厌讼”与“好讼”文化比较 | 第28-30页 |
| ·反思——客观看待诉讼率 | 第30-35页 |
| ·影响诉讼率的基本因素 | 第30-34页 |
| ·诉讼率是一个价值无涉的指标 | 第34-35页 |
| 第5章 培育有利于中国法治建设的理性诉讼文化 | 第35-41页 |
| ·和谐理念与诉讼文化 | 第35-37页 |
| ·理性诉讼文化下视野的守法、护法与和谐 | 第37-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