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研究思路、内容及主要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宗族组织与政权关系的基本理论 | 第22-33页 |
·宗族、家族与族权 | 第22-23页 |
·我国基层政权的历史变迁 | 第23-27页 |
·秦朝建立到宋神宗熙宁二年——县政权下实行乡官制 | 第24-25页 |
·宋神宗熙宁三年至清代——县政权下实行职役制 | 第25-26页 |
·清末至民国时期——乡镇级组织成为基层政权 | 第26页 |
·新中国成立后——基层政权的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理论阐释 | 第27-33页 |
·家国同构论 | 第27-28页 |
·敬宗收族论 | 第28-29页 |
·世系群理论 | 第29-30页 |
·弗里德曼模式 | 第30-33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历史沿革 | 第33-40页 |
·夏商周时期的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 | 第33-34页 |
·秦唐时期的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 | 第34-35页 |
·宋元明清时期的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 | 第35-38页 |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 | 第38-39页 |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 | 第39-40页 |
第4章 改革开放后农村宗族复兴与基层政权的关系 | 第40-52页 |
·宗族复兴与基层政权的互动关系 | 第40-44页 |
·农村宗族复兴的主要表现 | 第40-41页 |
·宗族复兴对基层政权的影响 | 第41-42页 |
·基层政权对宗族复兴的作用与态度 | 第42-44页 |
·农村宗族与基层政权组合的关系类型 | 第44-49页 |
·弱宗族强政权型 | 第45-46页 |
·弱政权强宗族型 | 第46-48页 |
·宗族与政权平衡型 | 第48-49页 |
·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中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基层政权将宗族组织当作农村黑恶势力进行压制 | 第49-50页 |
·宗族势力膨胀对基层政权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 第50-51页 |
·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平衡发展缺乏持续力 | 第51-52页 |
第5章 发展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良性关系的对策建议 | 第52-60页 |
·消除农村宗族组织的负面影响,引导其现代转型 | 第52-55页 |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第52-53页 |
·深化宗族组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 | 第53-54页 |
·消除宗族组织救济中的消极功能 | 第54-55页 |
·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 第55-57页 |
·提高基层政权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 第55-56页 |
·加强党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 | 第56页 |
·规范与完善基层政府对乡村工作的领导 | 第56-57页 |
·推动基层政权与宗族组织共生共荣发展 | 第57-60页 |
·建立平衡发展的多元化渠道 | 第57-58页 |
·推动沟通渠道多样化发展 | 第58页 |
·建立明确的约束体系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