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路由器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 第16-17页 |
·高性能路由器设计面临的挑战 | 第17-19页 |
·基于三级交换结构的并行路由器模型 | 第19-22页 |
·定义 | 第20页 |
·同构型并行路由器 | 第20-21页 |
·异构型并行路由器 | 第21-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2-2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 | 第27-43页 |
·带缓冲的Crossbar交换 | 第27-31页 |
·带缓冲的Crossbar调度算法 | 第28-30页 |
·带缓冲Crossbar的QoS特性 | 第30-31页 |
·负载均衡交换结构 | 第31-36页 |
·基于两级Crossbar的负载均衡交换结构 | 第31-32页 |
·基于两级Mesh网络的负载均衡交换结构 | 第32-35页 |
·负载均衡路由器实现范例 | 第35-36页 |
·并行报文交换结构 | 第36-39页 |
·PPS的前期研究工作 | 第36-37页 |
·PPS的QoS保证算法 | 第37-38页 |
·PPS的维序调度算法 | 第38-39页 |
·多级交换结构 | 第39-41页 |
·基于动态互连网络的多级交换结构 | 第39-40页 |
·基于静态互连网络的多级交换结构 | 第40-41页 |
·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基于流映射的细粒度负载分配算法 | 第43-60页 |
·报文乱序问题 | 第43-46页 |
·防止报文乱序 | 第44-46页 |
·基于流映射的负载分配算法UFFS-k | 第46-53页 |
·建立流到区域的映射 | 第47-49页 |
·UFFS-k调度算法 | 第49-51页 |
·UFFS-k算法吞吐率分析 | 第51-53页 |
·UFFS-k算法性能评测 | 第53-58页 |
·模拟环境 | 第53-54页 |
·算法建模 | 第54页 |
·延迟实验 | 第54-56页 |
·负载均衡度实验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并行报文交换系统维序调度机制 | 第60-74页 |
·以往研究工作的局限性 | 第60-61页 |
·IOQ PPS体系结构 | 第61-62页 |
·IOQ PPS维序调度机制 | 第62-67页 |
·信元分派算法 | 第62-64页 |
·交换平面调度算法 | 第64-66页 |
·重组控制机制 | 第66页 |
·进一步降低通信开销 | 第66-67页 |
·性能模拟与分析 | 第67-72页 |
·模拟环境 | 第68页 |
·建立模拟模型 | 第68-69页 |
·延迟实验 | 第69-70页 |
·加速比实验 | 第70-71页 |
·交换平面数目实验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并行交换网络中分布式转发机制FIS | 第74-85页 |
·FIS关键支撑技术 | 第75-82页 |
·IP转发表的分解 | 第76页 |
·子树到FSN结点的映射算法 | 第76-78页 |
·面向FIS的IP查找机制 | 第78-82页 |
·FSN报文调度算法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面向FIS的IPv6转发机制 | 第85-103页 |
·FIS硬件平台结构 | 第85-86页 |
·IPv6转发表的分解 | 第86-87页 |
·二分映射 | 第87-91页 |
·线性查找 | 第87-88页 |
·二分查找策略 | 第88-91页 |
·回溯避免 | 第91页 |
·优化策略 | 第91-95页 |
·降低标记开销 | 第92-93页 |
·降低访存开销 | 第93-95页 |
·性能评测 | 第95-100页 |
·存储开销 | 第95-97页 |
·查找性能 | 第97-98页 |
·路由更新 | 第98-100页 |
·FSN转发引擎设计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03-106页 |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04-105页 |
·未来进一步的工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7-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