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镍基催化剂的过程研究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s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纳米氧化镍的特性和应用 | 第11-13页 |
·概述 | 第11页 |
·电极材料 | 第11-12页 |
·催化加成作用 | 第12页 |
·光催化作用 | 第12页 |
·功能陶瓷 | 第12-13页 |
·纳米镍的特性和应用 | 第13-15页 |
·概述 | 第13页 |
·纳米镍的催化特性及其应用 | 第13-14页 |
·纳米镍的其他应用 | 第14-15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 | 第15-17页 |
·纳米复合材料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 第16页 |
·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 第17-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工作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40页 |
·纳米材料的传统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物理法 | 第19页 |
·化学法 | 第19-21页 |
·纳米氧化镍的制备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液相法 | 第21-23页 |
·固相法 | 第23页 |
·纳米镍的制备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气相法 | 第23-24页 |
·液相法 | 第24-25页 |
·固相法 | 第25页 |
·微尺度反应技术 | 第25-27页 |
·硬约束空间反应技术 | 第26页 |
·软约束空间反应技术 | 第26-27页 |
·吸附相反应技术 | 第27-35页 |
·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吸附相反应技术研究进展 | 第28-35页 |
·吸附相反应技术的应用展望 | 第35页 |
·硝基苯加氢制苯胺研究进展 | 第35-40页 |
·工业制苯胺的传统方法 | 第36-38页 |
·硝基苯加氢制苯胺催化剂研究 | 第38页 |
·催化转移加氢制苯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纳米NiO/SiO_2制备预实验 | 第40-50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0-41页 |
·试剂 | 第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分析仪器 | 第40-41页 |
·仪器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Ni~(2+)的吸附量 | 第41页 |
·酸碱滴定法测量硅胶表面氢氧化钠的吸附率 | 第41-42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形貌分析 | 第42页 |
·X射线多晶衍射(XRD)测定晶型和晶粒粒径 | 第42-4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测定相对含量 | 第43页 |
·预试验 | 第43-49页 |
·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43-44页 |
·基本实验过程 | 第44页 |
·吸附质的选择 | 第44-46页 |
·反应质的选择 | 第46-48页 |
·焙烧条件的选择 | 第48-49页 |
·预实验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纳米NiO/SiO_2的制备和表征 | 第50-65页 |
·对比试验 | 第50-52页 |
·反应物浓度系列实验 | 第52-56页 |
·TEM分析 | 第53-54页 |
·XRD分析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6页 |
·水浓度系列实验 | 第56-61页 |
·TEM分析 | 第57-58页 |
·XRD分析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1页 |
·温度系列实验 | 第61-63页 |
·TEM分析 | 第61-62页 |
·XRD分析 | 第62-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液相还原制备纳米Ni/SiO_2预实验 | 第65-71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5页 |
·试剂 | 第65页 |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分析仪器 | 第65页 |
·还原剂的选择 | 第65-66页 |
·还原体系的选择 | 第66-67页 |
·对比试验 | 第67-70页 |
·预实验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Ni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71-86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3页 |
·纳米Ni/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71页 |
·贵金属掺杂负载型纳米Ni催化剂的制备 | 第71-7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72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72-73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73-75页 |
·不同负载量的影响 | 第75-76页 |
·不同水量的影响 | 第76-81页 |
·TEM分析 | 第76-77页 |
·XRD分析 | 第77-78页 |
·催化性能考评 | 第78-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页 |
·不同Ag掺杂条件的影响 | 第81-84页 |
·TEM分析 | 第81-82页 |
·XRD分析 | 第82-83页 |
·催化性能考评 | 第83-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6-89页 |
·论文总结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