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特高压直流对交流系统的影响 | 第10-11页 |
·电力系统稳定仿真软件介绍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交直流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数学建模 | 第15-23页 |
·换流器模型 | 第15-17页 |
·换流器经典模型 | 第15-16页 |
·换流器准稳态模型 | 第16-17页 |
·直流系统的建模 | 第17-21页 |
·直流系统的等效 | 第18-19页 |
·响应特性模型 | 第19-20页 |
·详细模型 | 第20-21页 |
·交流系统元件模型 | 第21-23页 |
·发动机励磁系统模型 | 第21页 |
·原动机及调速器模型 | 第21-22页 |
·电力系统的负荷模型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BPA的暂态稳定仿真 | 第23-35页 |
·BPA概述 | 第23-24页 |
·BPA稳定仿真 | 第24-28页 |
·潮流计算 | 第24-26页 |
·暂态仿真 | 第26-28页 |
·地理接线图输出 | 第28-30页 |
·短路电流计算 | 第30-35页 |
第四章 特高压直流落点浙江电网稳定性研究 | 第35-69页 |
·计算所采用的基本约定和数学模型 | 第35-41页 |
·BPA中的直流输电模型的数据准备 | 第36-38页 |
·BPA中直流模型适用性分析 | 第38页 |
·发电机模型 | 第38-39页 |
·发电机励磁调节器模型 | 第39页 |
·原动机调速器模型 | 第39-40页 |
·负荷模型约定 | 第40-41页 |
·考察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判据 | 第41页 |
·计算中具体的参数选择 | 第41-48页 |
·交流系统电压 | 第42-43页 |
·短路容量 | 第43页 |
·频率特性 | 第43-44页 |
·直流电阻及相关偏差 | 第44-45页 |
·换流变压器参数选择 | 第45-47页 |
·换流站无功平衡和无功补偿 | 第47-48页 |
·2018水平年交流系统单一故障时的稳定性分析 | 第48-59页 |
·2018丰大方式的基本特征 | 第48-50页 |
·特高压西电东送通道上交流线路单一故障时的系统稳定性 | 第50-59页 |
·华东电网500kV交流线路单一故障时的系统稳定性 | 第59页 |
·单一故障时的计算结果小结 | 第59页 |
·2018水平年直流系统故障时的稳定性分析 | 第59-67页 |
·罗场—金华±800kV直流线路单极故障时的系统稳定性 | 第59-63页 |
·罗场—金华±800kV直流线路双极故障时的系统稳定性 | 第63-67页 |
·研究总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基于TPLAN的浙江电网可靠性研究 | 第69-79页 |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概念 | 第69-70页 |
·TPLAN仿真工具简介 | 第70-71页 |
·TPLAN的评估计算过程 | 第71-74页 |
·事件列表的形成 | 第72页 |
·用潮流计算进行事件评估 | 第72-73页 |
·可靠性指标的算法 | 第73-74页 |
·基于交流等值法的交直流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74-78页 |
·双极直流系统的可靠性 | 第74-77页 |
·交直流系统的等效 | 第77-78页 |
·浙江电网可靠性评估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9-81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