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研究的意义 | 第8-10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波场模拟与特征分析 | 第16-50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qP、qS 波以及SH 波基本方程 | 第16-18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qP、qS 波基本方程 | 第16-18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SH 波基本方程 | 第18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及数值模拟 | 第18-23页 |
| ·伪谱法简介 | 第19-20页 |
| ·波动方程及数值模拟 | 第20-23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波场模拟与特征分析 | 第23-38页 |
| ·模型参数与震源类型 | 第23-24页 |
| ·qP、qS 波场模拟与特征分析 | 第24-37页 |
| ·SH 波场模拟与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 ·Thomsen 各向异性参数与波场特征分析 | 第38-46页 |
| ·各向异性VTI 介质相速度分析 | 第38-39页 |
| ·各向异性VTI 介质群速度分析 | 第39-46页 |
| ·不均匀平面波理论 | 第46-50页 |
| 第三章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反射与透射问题 | 第50-82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分界面波的反射、透射 | 第51-65页 |
| ·qP、qS 波以及SH 波入射的反射、透射系数的计算 | 第51-54页 |
| ·qP、qS 波以及SH 波入射的反射、透射系数分析 | 第54-65页 |
| ·粘弹各向异性薄层波的反射、透射 | 第65-72页 |
| ·薄层反射、透射系数的计算 | 第66-67页 |
| ·薄储层AVO 响应分析 | 第67-72页 |
| ·固体/液体和液体/固体分界面波的反射、透射 | 第72-82页 |
| ·反射、透射系数的计算 | 第72-73页 |
| ·qP 波以及声波入射时的反射、透射系数分析 | 第73-78页 |
| ·瑞雷窗(Rayleigh-window)现象 | 第78-82页 |
| 第四章 岩石物理模型与薄储层AVO 分析 | 第82-104页 |
| ·Gassmann 方程与AVO 分析 | 第84-93页 |
| ·流体置换:Gassmann 方程 | 第84-88页 |
| ·流体置换分析 | 第88-90页 |
| ·流体置换以及孔隙度变化的AVO 分析 | 第90-92页 |
| ·综合AVO 分析 | 第92-93页 |
| ·巴克斯(Backus)平均模型与AVO 分析 | 第93-99页 |
| ·巴克斯平均模型 | 第94-96页 |
| ·干酪根含量变化时岩石的物理性质分析 | 第96-97页 |
| ·干酪根含量变化的AVO 分析 | 第97-99页 |
| ·压力梯度带与AVO 分析 | 第99-104页 |
| ·压力梯度带岩石物理模型 | 第99-100页 |
| ·压力梯度带物理性质分析 | 第100-101页 |
| ·压力梯度带AVO 分析 | 第101-104页 |
| 第五章 衰减各向异性与AVO 分析 | 第104-1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4-105页 |
| ·速度各向异性与衰减各向异性 | 第105-109页 |
| ·反射模型 | 第105页 |
| ·相速度与衰减各向异性的计算 | 第105-109页 |
| ·衰减各向异性与AVO 分析 | 第109-114页 |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分界面的AVO 响应 | 第109-110页 |
| ·盖层衰减各向异性对AVO 响应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20页 |
| 结论 | 第114-117页 |
| 展望 | 第117-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0-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
| 摘要 | 第133-135页 |
| Abstract | 第135-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