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论文

论《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4页
 (一) 短篇文言小说的高峰——《聊斋志异》第8页
 (二) 《聊斋志异》研究文献综述第8-12页
  1.关于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发展第9-10页
  2.关于题材内容的继承与发展第10-11页
  3.关于人物形象的继承与发展第11-12页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四)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 《聊斋志异》在艺术形式上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第14-29页
 (一) 叙事艺术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第14-21页
  1.从以情节为核心到以人物为核心的转换第14-15页
  2.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结合第15-17页
  3.叙事模式的设置第17-18页
  4.叙事意象的使用第18-20页
  5.叙述者、主人公与故事受众的微妙联动第20-21页
 (二) 体例格式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第21-24页
  1.志怪与传奇的融合第21-22页
  2.《聊斋志异》对史传文学体例的借鉴第22-24页
 (三) 审美取向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第24-29页
  1.团圆与悲剧的取舍第24-26页
  2.雅与俗的结合第26-27页
  3.史家审美观对《聊斋志异》的影响第27-29页
二、 《聊斋志异》在题材内容上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第29-41页
 (一) 题材与思想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第29-37页
  1.《聊斋志异》题材范围的扩大第29-32页
  2.文学作品社会功用价值的凸显第32-34页
  3.传统思想与个性解放意识的兼具第34-37页
 (二) 故事情节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第37-41页
  1.《聊斋志异》情节上对前人作品的借鉴第37-38页
  2.情节的变革以及产生变革的原因第38-41页
三、 《聊斋志异》在人物形象上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第41-47页
 (一) 人性与妖性的对立统一第41-43页
 (二) 落魄书生的感怀与抱负第43-45页
 (三) 女性人物形象的丰满与提升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吴莱家族及学术渊源考论
下一篇:东观前期文人群体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