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引言 | 第8-10页 |
二、比较视野的确立 | 第10-24页 |
(一) 从“小说中国”到新历史主义 | 第12-19页 |
1、“小说中国”:集体记忆 | 第12-14页 |
2、新历史主义:个人记忆与民间记忆 | 第14-18页 |
3、历史与文学之间:《白鹿原》 | 第18-19页 |
(二) 人性与文化的二律悖反—世界文学中有对照意义的几个经典文本 | 第19-24页 |
1、《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生存迷雾里的林中路 | 第19-21页 |
2、《白鹿原》与《百年孤独》:神秘主义的踪迹 | 第21-22页 |
3、《白鹿原》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身体在文化中的位置 | 第22-24页 |
三、《白鹿原》对文化与人性悖谬情境的发掘和书写 | 第24-35页 |
(一) 人性与人情的缠绕和对峙 | 第24-27页 |
(二) 生存的理性与非理性 | 第27-29页 |
(三) 人性向上的努力与这种努力遭遇挫折时转而向下的沉沦 | 第29-32页 |
(四) 正统思想的性压抑与底层平民的性自由 | 第32-35页 |
四、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