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有机电致发光概述 | 第11-33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史及技术特点 | 第13-15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和器件结构 | 第15-19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 第15-17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 | 第19-25页 |
·电致发光器件材料应具备的性质 | 第19-20页 |
·普通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 | 第20-22页 |
·有机聚合物材料 | 第22-24页 |
·金属配合物 | 第24-25页 |
·金属配合物发光分类 | 第25-29页 |
·金属离子微扰的配位体发光 | 第25-27页 |
·稀土配合物 | 第27-29页 |
·有机电致发光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30-33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30-31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材料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 | 第33-46页 |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3-35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表征及性能测试手段 | 第35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35-39页 |
·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配合物的合成 | 第35-37页 |
·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螯合锌配合物的合成 | 第37-38页 |
·其它几种咪唑基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38-39页 |
·材料的分子结构表征 | 第39-44页 |
·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表征 | 第39-42页 |
·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螯合锌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表征 | 第42-44页 |
·薄膜的制备 | 第44-45页 |
·基片的处理 | 第44-45页 |
·薄膜的制备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光电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 | 第46-68页 |
·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配合物的物理性能研究 | 第46-53页 |
·成膜性分析 | 第46-48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48页 |
·光学特性分析 | 第48-52页 |
·电化学表征及能级结构 | 第52-53页 |
·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螯合锌配合物的物理性能研究 | 第53-62页 |
·成膜性分析 | 第53-55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55页 |
·光学特性分析 | 第55-59页 |
·电化学表征及能级结构 | 第59-61页 |
·电致发光光谱 | 第61-62页 |
·苯并咪唑类有机金属配合物发光机理的初步探索 | 第62-66页 |
·苯并咪唑类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 第62-63页 |
·苯并咪唑类有机金属配合物的荧光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 第63-65页 |
·金属离子对苯并咪唑类有机金属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