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品种小偃6号和兰考5号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4页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与流行第9页
   ·小麦对条锈菌的抗病性第9-11页
     ·小种专化型抗病性第9-11页
     ·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第11页
   ·已定名的抗条锈基因及其来源第11-13页
   ·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的研究方法第13-18页
     ·常规杂交法第13-14页
     ·非整倍体法第14页
     ·基因推导法第14-15页
     ·分子标记第15-18页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第18-23页
     ·高温抗病性的研究历程第18-19页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性质第19-20页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机制第20-23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小偃6 号高温抗条锈性的遗传研究第24-34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材料第24页
     ·方法第24-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小偃6 号抗条锈性鉴定第28-29页
     ·小偃6 号对CYR29-mut3 高温抗性的遗传分析第29-30页
     ·单体定位第30-31页
     ·小偃6 号高温抗条锈基因的SSR 分子标记第31-32页
   ·结论与讨论第32-34页
第三章 兰考5 号抗条锈性的遗传研究第34-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材料第34页
     ·方法第34-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抗病性鉴定第35页
     ·常温条件下兰考5 号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第35-39页
   ·结论与讨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
下一篇: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