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体制论文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0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要求第12页
     ·银行业监管改革的客观要求第12页
     ·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严峻挑战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将“激励相容”理念引入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改革与发展之中第13页
       ·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改善第13-14页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水平,防范金融危机,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第14页
       ·明确激励相容理念在商业银行监管中的重要地位第14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18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7页
       ·理论研究动态第14-15页
       ·实践研究动态第15-17页
       ·国外研究评述第17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7-18页
       ·理论研究动态第17页
       ·实践研究动态第17-18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研究思路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第18-19页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19页
       ·比较分析法第19页
   ·论文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0-26页
   ·商业银行监管概述第20-22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概念、目标、主体及内容第20-21页
       ·概念第20页
       ·目标第20页
       ·主体第20页
       ·内容第20-21页
     ·银行监管的理论发展第21页
       ·公共利益论第21页
       ·金融脆弱性假说第21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21页
     ·银行监管模式基本概念第21-22页
   ·激励相容理论概述第22-23页
     ·激励相容的基本概念第22页
     ·激励相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22-23页
   ·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第23-26页
     ·激励相容监管的提出第23-24页
     ·激励相容监管的核心要素第24-25页
       ·在监管中融合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第24页
       ·在监管中融合银行的内部管理第24页
       ·在监管中融合市场约束第24-25页
     ·激励相容监管理念的体现第25页
     ·激励相容理论运用的内外部条件第25-26页
       ·运用的外部条件第25页
       ·运用的内部条件第25-26页
第三章 国外银行监管模式分析与借鉴第26-33页
   ·美国的二元多头式监管模式及其分析第26-27页
   ·德国的一元多头式监管模式及其分析第27-28页
   ·英国的一元全能式监管模式及其分析第28-29页
   ·经验与借鉴第29-33页
     ·经验总结第29-30页
       ·美国的监管经验第29页
       ·德国的监管经验第29-30页
       ·英国的监管经验第30页
     ·借鉴第30-33页
       ·改变不协调的被动局面,逐步形成完善、有效、规范化的监管新格局第30-31页
       ·加强银行市场准入管理第31页
       ·商业银行监管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第31页
       ·强化商业银行的危机意识和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第31-32页
       ·要始终把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作为监管的主要内容第32页
       ·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很关键第32页
       ·商业银行监管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加强和改善第32-33页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现状第33-41页
   ·现有模式的总体特征第33-37页
     ·监管方式第33页
     ·采用内外结合的监管模式第33页
     ·监管机构第33-37页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33-35页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35-36页
       ·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第36-37页
   ·我国银行监管模式的发展过程第37-38页
     ·信贷规模监管模式第37-38页
     ·合规性监管模式第38页
     ·合规与风险并重监管模式第38页
     ·全面风险性监管模式第38页
   ·现有模式的主要内容第38-41页
     ·法规体系第38-39页
     ·组织结构第39页
     ·监管内容第39-40页
       ·市场准入监管第39页
       ·业务营运监管第39-40页
       ·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和市场退出的监管第40页
     ·行为方式第40-41页
       ·监管方式第40页
       ·监管手段第40页
       ·监管时效第40-41页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存在问题第41-53页
   ·现有模式存在基本问题第41页
     ·从宏观层面来看,监管成绩与不足并存第41页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监管模式利弊参半第41页
   ·银行监管面临的内部问题第41-42页
     ·缺乏严格的监管制约机制第41-42页
     ·没有明确的监管目标和技术指标第42页
     ·监管方式单一第42页
     ·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第42页
   ·银行监管面临的外部问题第42-44页
     ·监管理念滞后第42-43页
     ·法律制度不健全第43-44页
     ·监管不及时第44页
     ·信息化发展较为落后第44页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成本——收益分析第44-48页
     ·银行监管的成本第44-47页
       ·直接成本第45-46页
       ·间接成本第46-47页
     ·银行监管的收益第47页
     ·成本——收益分析第47-48页
       ·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必要性第47页
       ·影响监管成本和收益的主要因素第47-48页
   ·监管的激励缺失和有效性不足问题第48-53页
     ·激励相容性分析第48-50页
       ·监管激励缺失的现状第48-50页
       ·监管激励缺失原因分析第50页
     ·监管有效性分析第50-53页
       ·监管重点不突出第50-51页
       ·忽视银行监管的成本——效益分析第51-52页
       ·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第52页
       ·监管环境不健全第52-53页
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相容监管模式构建第53-61页
   ·基本思路第53页
   ·基本原则第53-55页
     ·坚持依法监管第53-54页
     ·坚持激励相容第54页
     ·坚持审慎监管第54页
     ·坚持注重效率、适度竞争第54-55页
   ·主要内容第55-61页
     ·监管理念第55-56页
       ·由合规性监管转向导向性监管第55页
       ·由直接的监管转向间接的考评监测第55-56页
       ·由单向被动式监管转向双向互动式监管第56页
       ·市场准入监管转向持续性监管第56页
     ·监管制度第56-57页
       ·理顺银行监管体制第56页
       ·尽快建立健全银行监管法规体系第56页
       ·建立健全有效的制衡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第56-57页
       ·建立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第57页
     ·监管方式第57-58页
       ·建立非现场监督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第57页
       ·建立非现场监控数据库第57-58页
       ·实行非现场监督评级与披露制度第58页
       ·加强非现场监督的法制性第58页
     ·监管机构第58-59页
       ·监管机构间需要协调第58页
       ·加快完善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的协调合作机制第58-59页
       ·加强银监会与证监会、保监会的联系与合作第59页
       ·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第59页
     ·监管人员第59-61页
       ·提高对监管人员素质重要性的认识第59页
       ·建立有效的银行业监管人员后续教育与培训机制第59-60页
       ·加强对国外经验的学习第60页
       ·采取人才引进战略第60页
       ·建立健全监管人员激励竞争机制第60页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