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及法律特征 | 第8-12页 |
第一节 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 | 第8-10页 |
一、技术意义上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及其基本术语 | 第8-9页 |
二、国外立法对计算机软件的定义 | 第9-10页 |
三、我国立法对计算机软件的定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特性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计算机软件的版权法保护 | 第12-18页 |
第一节 计算机软件的版权性 | 第12页 |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对计算机软件的版权法保护的历史发展 | 第12-14页 |
一、美国的历史发展 | 第12-14页 |
二、其他国家对软件的版权保护 | 第14页 |
第三节 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版权法保护模式—《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第14-15页 |
第四节 计算机软件的版权法保护利弊 | 第15-18页 |
一、版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优势 | 第15-16页 |
二、版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弊端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法保护 | 第18-23页 |
第一节 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采用专利法保护模式的历史发展 | 第19-20页 |
一、美国的专利法保护模式发展 | 第19页 |
二、其他国家的专利法保护模式发展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我国专利法对保护计算机软件的保护 | 第20-22页 |
第四节 专利法保护模式的利弊 | 第22-23页 |
第四章 计算机软件的其他法律保护模式 | 第23-27页 |
第一节 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法保护模式 | 第23-24页 |
一、商业秘密法保护模式的可行性 | 第23页 |
二、主要发达国家商业秘密法的应用 | 第23-24页 |
三、商业秘密法保护模式的利弊 | 第24页 |
第二节 商标法保护模式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其他法律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 | 第25页 |
第四节 混合保护模式 | 第25-27页 |
第五章 软件保护模式的突破—计算机软件工业版权法保护模式设计 | 第27-34页 |
第一节 计算机软件专门立法保护模式的现实必然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专门立法—工业版权法的提出 | 第28-30页 |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工业版权法的立法模式 | 第30-34页 |
一、计算机软件工业版权法的指导思想 | 第30-31页 |
二、计算机软件工业版权法保护模式的基本框架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