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前言 | 第11-30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关于和谐社会下的贫困与教育方面 | 第14-16页 |
| ·有关学校体育发展方面的研究 | 第16-18页 |
| ·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 ·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18-21页 |
| ·反贫困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 第20-21页 |
| ·有关贫困的理论重述 | 第21-30页 |
| ·贫困的内涵 | 第21-22页 |
| ·中国贫困的内涵 | 第22页 |
| ·农村贫困问题的症因透视 | 第22-24页 |
| ·教育反贫困的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 ·教育的反贫困功能 | 第25-27页 |
| ·体育教育的功能及其在反贫困中的积极作用 | 第27-30页 |
| 2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30页 |
| ·访问调查法 | 第30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30-32页 |
| ·逻辑归纳与演绎 | 第32-33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33页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3-57页 |
| ·我国边远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33-42页 |
| ·性别、年龄结构 | 第33-36页 |
| ·学历、职称结构、待遇 | 第36-38页 |
| ·体育教师师生比及承担课时量 | 第38-40页 |
| ·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再教育情况 | 第40-41页 |
| ·体育教师工作稳定情况及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 ·我国边远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分析 | 第42-52页 |
| ·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的调查与分析 | 第42-43页 |
| ·学校体育开课率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 ·各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状况 | 第45-46页 |
| ·体育教学大纲执行情况以及教案完备情况 | 第46-47页 |
| ·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及教材实施状况 | 第47-49页 |
|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 第49-50页 |
| ·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情况 | 第50-51页 |
| ·体育学习的评价情况 | 第51-52页 |
| ·我国边远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情况分析 | 第52-55页 |
| ·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活动情况 | 第52-54页 |
| ·课余训练以及运动会开展情况 | 第54-55页 |
| ·我国边远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经费以及场地器材的调查与分析 | 第55-57页 |
| ·体育经费 | 第55-56页 |
| ·体育场地器材分析 | 第56-57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7-64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建议 | 第58-64页 |
| ·加强管理,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完善我国边远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中小学 | 第59页 |
| ·借鉴国外经验,鼓励教师到边远地区和农村工作 | 第59-60页 |
|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创新评价体系 | 第60页 |
| ·尽最大努力提高开课率,逐步提高体育的课堂教学水平 | 第60-61页 |
| ·在职教师培训的制度化或与利益的一体化 | 第61页 |
| ·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支结构全面的体育教师队伍 | 第61页 |
| ·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 第61-62页 |
|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 | 第62-63页 |
|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场地器材短缺问题 | 第63-64页 |
| 5 致谢 | 第64-65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7 附录 | 第67-77页 |
| 8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