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研究 | 第12-20页 |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2-15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循环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 第23-38页 |
·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 | 第23-24页 |
·系统观 | 第23页 |
·经济观 | 第23-24页 |
·价值观 | 第24页 |
·生产观 | 第24页 |
·消费观 | 第24页 |
·调控手段的失灵 | 第24-29页 |
·政府失灵 | 第24-25页 |
·市场失灵 | 第25-27页 |
·社会监督失灵 | 第27-29页 |
·循环经济运行的复杂性 | 第29-37页 |
·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 第29-30页 |
·演化的复杂性 | 第30-34页 |
·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循环经济调控的可行性 | 第38-47页 |
·从系统论角度,循环经济调控的可行性 | 第38-40页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第38-39页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第39-40页 |
·从生态学角度,循环经济调控的可行性 | 第40-43页 |
·生态系统的协调机制 | 第40-42页 |
·生态系统的调控规律 | 第42-43页 |
·从经济学角度,循环经济调控的可行性 | 第43-46页 |
·传统经济调控理论 | 第44页 |
·供需平衡的调控手段 | 第44-45页 |
·科斯定理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循环经济调控机制 | 第47-71页 |
·循环经济调控的主体 | 第47-54页 |
·调控的主体的分类 | 第47-48页 |
·主体间的关系与结构 | 第48-50页 |
·主体的功能分工 | 第50-54页 |
·循环经济调控的客体 | 第54-63页 |
·客体的性质 | 第54-60页 |
·客体调控的误区 | 第60-61页 |
·客体的调控 | 第61-63页 |
·循环经济的调控过程 | 第63-69页 |
·循环经济调控机制 | 第64-65页 |
·循环经济调控策略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淮南市循环经济的设计和调控 | 第71-82页 |
·淮南社会经济状况 | 第71-72页 |
·社会状况 | 第71-72页 |
·自然资源状况 | 第72页 |
·淮南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困境 | 第72-73页 |
·优势 | 第72-73页 |
·困境 | 第73页 |
·淮南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 | 第73-81页 |
·设计原则 | 第74-77页 |
·发展模式 | 第77-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插图目录 | 第87-89页 |
表格目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