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3-18页 |
·眼睛与全身疾病关联的研究 | 第13-15页 |
·眼睛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5-18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2 眼睛的基础 | 第21-31页 |
·眼睛的解剖和生理 | 第21-24页 |
·眼球 | 第22-23页 |
·眼附属器 | 第23-24页 |
·视觉通路 | 第24页 |
·眼睛的肌肉 | 第24-26页 |
·眼内肌 | 第25页 |
·眼睑肌 | 第25页 |
·眼外肌 | 第25-26页 |
·眼睛的神经支配 | 第26-27页 |
·眼睛的视觉现象 | 第27-30页 |
·瞳孔及对光反射 | 第27-29页 |
·暗适应和明适应 | 第29页 |
·调节反射和辐辏反射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眼部症状及其关联的疾病 | 第31-49页 |
·眼睑下垂(Blepharoptosis) | 第31-32页 |
·眼球运动障碍(Eyeball movement disorder) | 第32-33页 |
·视野缺损(Visual field defect) | 第33-34页 |
·瞳孔散大与缩小(Mydriasis and miosis) | 第34-35页 |
·瞳孔散大 | 第34-35页 |
·瞳孔缩小 | 第35页 |
·复视(Diplopia) | 第35-36页 |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Disappearance of 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第36页 |
·眼球震颤(Nystagmus) | 第36-37页 |
·瞳孔不规则(Irregular pupil) | 第37页 |
·脑疝的眼部症状 | 第37-39页 |
·脑疝(Herniation) | 第37-38页 |
·脑疝的眼部症状 | 第38-39页 |
·痴呆的眼部症状 | 第39-41页 |
·痴呆(dementia) | 第39页 |
·眼部症状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 第39-40页 |
·麻痹性痴呆的眼部体征 | 第40页 |
·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 | 第40-41页 |
·糖尿病的眼部和神经并发症 | 第41-42页 |
·糖尿病(diabetes) | 第41页 |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 | 第41-42页 |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 第42页 |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 第42-44页 |
·脑血栓形成 | 第42-43页 |
·Horner综合症 | 第43-44页 |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 | 第44-45页 |
·概述 | 第44页 |
·症状 | 第44页 |
·鉴别诊断 | 第44-45页 |
·腔隙性脑梗塞的眼部症状 | 第45-46页 |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 | 第45页 |
·脑干及其腔隙性梗塞 | 第45-46页 |
·脑神经疾病的眼部症状 | 第46页 |
·眼睛的检测方法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眼睛动态检测系统的构建 | 第49-60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50-51页 |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51-53页 |
·图像采集的硬件结构 | 第51页 |
·摄像光源结构 | 第51-52页 |
·刺激光源及控制硬件结构 | 第52-53页 |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3-58页 |
·系统软件模块及功能 | 第53-54页 |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 第54-56页 |
·光源控制模块设计 | 第56-57页 |
·眼睛动态检测处理分析软件设计 | 第57-58页 |
·系统图像采集实验结果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眼睛图像的预处理算法 | 第60-72页 |
·数学形态学基础和方法 | 第60-63页 |
·集合、元素、结构元素 | 第60-61页 |
·数学形态学基本运算 | 第61-63页 |
·形态学重构 | 第63页 |
·顶帽和底帽变换 | 第63页 |
·眼睛图像的预处理 | 第63-70页 |
·子图像的截取 | 第64-65页 |
·光源光斑噪声的消除 | 第65-66页 |
·眼睫毛噪声的消除 | 第66-67页 |
·眼睑噪声的消除 | 第67-69页 |
·图像的增强 | 第69-70页 |
·可见光照眼睛图像的预处理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虹膜定位算法 | 第72-86页 |
·红外图像的虹膜内边界定位 | 第73-78页 |
·瞳孔的边缘提取 | 第73-77页 |
·虹膜的内边界定位 | 第77-78页 |
·红外图像的虹膜外边界定位 | 第78-80页 |
·可见光图像的虹膜内外边界定位 | 第80-83页 |
·可见光眼睛图像的虹膜外边界定位 | 第80-81页 |
·虹膜内边界定位 | 第81-83页 |
·虹膜定位实验结果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7 眼睛特征值的检测 | 第86-97页 |
·眼睛的特征值 | 第87-88页 |
·眼睛的特征值分类和定义 | 第87-88页 |
·动态特征值的图形表示 | 第88页 |
·眼睛特征值的检测 | 第88-90页 |
·眼睛特征值的选取原则 | 第90页 |
·眼睛特征值的检测实验 | 第90-95页 |
·正常眼睛检测实验 | 第90-92页 |
·异常眼睛检测实验 | 第92-93页 |
·多模式光刺激试验 | 第93-95页 |
·眼睛特征值检测实验的讨论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8 临床实验研究 | 第97-140页 |
·动眼神经麻痹 | 第98-109页 |
·实验研究的意义 | 第98页 |
·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paralysis) | 第98-99页 |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第99-101页 |
·结果 | 第101-106页 |
·病例分析 | 第106-107页 |
·讨论 | 第107-109页 |
·动眼神经受损 | 第109-113页 |
·实验研究的意义 | 第109页 |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第109-110页 |
·结果 | 第110-111页 |
·讨论 | 第111-113页 |
·视神经受损 | 第113-117页 |
·实验研究的意义 | 第113页 |
·视神经受损 | 第113-114页 |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第114-115页 |
·结果 | 第115-116页 |
·讨论 | 第116-117页 |
·Horner症 | 第117-122页 |
·实验研究的意义 | 第117页 |
·实验对象和方法 | 第117-118页 |
·结果 | 第118-119页 |
·病例分析 | 第119-120页 |
·讨论 | 第120-122页 |
·糖尿病 | 第122-139页 |
·糖尿病实验研究的意义 | 第122页 |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第122-123页 |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第123-126页 |
·结果 | 第126-137页 |
·讨论 | 第137-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9 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140-146页 |
·研究总结 | 第140-144页 |
·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 第144页 |
·研究展望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