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3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7-9页 |
三、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9页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五、戏剧的定义 | 第10-11页 |
六、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民国时期云南戏剧的演变 | 第13-28页 |
第一节 民国前云南戏剧的回顾 | 第13-19页 |
一、民国前云南戏种演变概述 | 第13-16页 |
二、民国前云南戏剧表演内容变化概述 | 第16-17页 |
三、民国前云南戏剧演出方式变更概述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云南戏剧的演变 | 第19-28页 |
一、民国早期(1912-1931) | 第19-22页 |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 第22-26页 |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云南社会发展对云南戏剧演变的推动 | 第28-37页 |
第一节 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戏剧的演变 | 第28-31页 |
一、云南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形成 | 第28-29页 |
二、云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 第29-31页 |
第二节 云南交通的改善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 第31-32页 |
第三节 云南社会与国外联系的加强 | 第32-33页 |
第四节 社会变革促进戏剧繁荣 | 第33-37页 |
一、抗战爆发后,爱国主义成为戏剧繁荣的主要动力 | 第33-34页 |
二、抗战中大量高校的迁入,知识分子力量大增 | 第34-35页 |
三、战时经济的发展和人口骤增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民国时期云南戏剧演变的社会作用 | 第37-44页 |
第一节 反映了云南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 第37-39页 |
第二节 促进了云南社会新风尚的形成 | 第39-42页 |
第三节 提升了云南人民的审美意识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本文研究带来的启示 | 第44-46页 |
第一节 对现代中国戏剧发展的启示 | 第44页 |
第二节 重视对“人”的考虑,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