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现代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连云港市社区警务建设的基本概况 | 第12-23页 |
(一) 连云港市社区警务建设的历史与成效 | 第12-14页 |
1. 连云港市社区警务建设的历史 | 第12-13页 |
2. 连云港市社区警务建设的成效 | 第13-14页 |
(二) 连云港市社区警务建设的做法及特点 | 第14-18页 |
1. 构建社区信息网络体系 | 第15-16页 |
2. 提倡人口管理人性化 | 第16-17页 |
3. 运行“以屋管人”模式 | 第17-18页 |
(三) 连云港市社区警务建设的典型实践 | 第18-23页 |
1. 新浦分局的社区警务建设实践 | 第18-20页 |
2. 社区警务工作法:郇恒涛工作法 | 第20-23页 |
二、发达国家社区警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23-34页 |
(一) 发达国家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23-30页 |
1. 美国的“破窗”治理模式 | 第23-25页 |
2. 英国的“睦邻警察服务” | 第25-26页 |
3 日本的“交番相谈员制度” | 第26-27页 |
4. 新加坡的“邻里警察中心” | 第27-28页 |
5. 澳大利亚的“邻里联防模式” | 第28-30页 |
(二) 发达国家社区警务建设的几点启示 | 第30-34页 |
1. 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警民共建 | 第30-31页 |
2. 社区警务的建设思路:预防为主 | 第31页 |
3. 社区警务的警力配置:警务前移 | 第31-32页 |
4. 社区警务的工作方法:软技术预防法 | 第32-33页 |
5. 社区警察的综合素质:一警多能 | 第33-34页 |
三、连云港市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4-46页 |
(一) 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1. 认识不到位:理念不清 | 第34-35页 |
2. 管理不规范:角色冲突 | 第35-36页 |
3. 工作形式化:消极应付 | 第36-37页 |
4. 机制不科学:一元管理 | 第37-39页 |
5. 主体不充分:动力不足 | 第39-40页 |
(二) 社区警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6页 |
1. 传统警务观念滞后于社区警务发展 | 第40-42页 |
2. 与连云港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 第42-43页 |
3. 尚未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 第43页 |
4. 社区警务建设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 第43-44页 |
5. 社区民警的整体素质尚存在差距 | 第44-46页 |
四、连云港市现代社区警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6-63页 |
(一) 转变社区警务的建设理念 | 第46-49页 |
1. 强化主动防控的理念 | 第46-47页 |
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47-48页 |
3. 树立发展创新的理念 | 第48-49页 |
(二) 明确社区警务的角色定位 | 第49-51页 |
1. 由“管理者”转化为“服务者” | 第49-50页 |
2. 从“单打独斗”到“警民合作” | 第50-51页 |
(三) 提高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 | 第51-53页 |
1. 做好社区民警的选拔与培训 | 第51-52页 |
2. 优化社区民警的能力结构 | 第52-53页 |
(四) 健全社区警务的运行机制 | 第53-57页 |
1. 优化社区警务的工作机制 | 第54-55页 |
2. 健全社区警务的保障机制 | 第55-57页 |
(五) 增强社区警务的发展动力 | 第57-63页 |
1. 提高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 第58-59页 |
2. 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 | 第59-61页 |
3. 深化社区各类组织的参与度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