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我国烟气污染现状 | 第8页 |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现状 | 第8-9页 |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技术经济分析的意义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本文的研究方法设计 | 第12-19页 |
·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 | 第12-14页 |
·技术经济分析的特点 | 第14-16页 |
·技术经济分析的评价原则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设计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7页 |
·研究步骤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主要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及其特点 | 第19-29页 |
·固相吸收和再生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19-23页 |
·活性炭吸收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19-20页 |
·CuO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0-22页 |
·SNAP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2-23页 |
·气/固催化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3-26页 |
·WSA-SNOX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3-24页 |
·SNRB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4-25页 |
·Parsons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5-26页 |
·高能电子活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6-28页 |
·EBA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6-27页 |
·PPCP 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技术经济分析指标的研究 | 第29-38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 | 第29-31页 |
·指标体系概论 | 第29-30页 |
·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0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路径 | 第30-31页 |
·国外烟气脱硫工艺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EPRI 指标体系 | 第31页 |
·IEA 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CCTP 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7页 |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技术性能指标(B1) | 第33-34页 |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经济性能指标(B2) | 第34-35页 |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环境性能指标(B3) | 第35-36页 |
·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 第38-51页 |
·权重的确定模型 | 第38-42页 |
·单一权重确定方法 | 第38-41页 |
·基于合作博弈的组合权重确定 | 第41-42页 |
·综合评价模型 | 第42-50页 |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42-46页 |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基于云理论的综合评价 | 第46-50页 |
·基于合作博弈和云理论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广东 HP 电厂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选择综合评价 | 第51-57页 |
·备选方案 | 第51页 |
·指标预处理 | 第51-53页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3-54页 |
·单一方法确定权重 | 第53-54页 |
·组合权重的确定 | 第54页 |
·云评价 | 第54-56页 |
·综合云的生成 | 第54-55页 |
·综合云排序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