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性 | 第9-12页 |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 第9页 |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 | 第9-10页 |
·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 第10-12页 |
·大气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 | 第10-11页 |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 第11页 |
·大气污染对人类财富及生产的危害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与存在的缺陷 | 第12-16页 |
·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立法规定 | 第12-13页 |
·对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的职责作了规定 | 第12页 |
·对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制度作了规定 | 第12-13页 |
·对防止煤炭产生的大气污染作了规定 | 第13页 |
·对防止机动车船排放污染作了规定 | 第13页 |
·对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作了规定 | 第13页 |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之不足 | 第13-16页 |
·现行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条款过于原则、概括,缺乏可操作性 | 第13-14页 |
·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政策不连贯,有些法规严重滞后 | 第14页 |
·行政执法监管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 第14-15页 |
·缺乏对公众参与的规定 | 第15页 |
·缺乏资金投入的规定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兰州市大气污染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16-20页 |
·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现状 | 第16页 |
·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危害 | 第16-17页 |
·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原因剖析 | 第17-20页 |
·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 | 第17-18页 |
·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间接原因或制度机制性原因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 第20-25页 |
·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与措施 | 第20-23页 |
·美国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 | 第20-21页 |
·日本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 | 第21-22页 |
·德国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 第22-23页 |
·英国为改善空气质量采取的措施 | 第23页 |
·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举措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 第23-25页 |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和立法 | 第23页 |
·政府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应给予更大的资金支持 | 第23页 |
·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环境治理 | 第23页 |
·污染大气环境犯罪立法应加强 | 第23-25页 |
第五章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 | 第25-35页 |
·在国家层面上应完善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 第25-26页 |
·增加处罚种类、设置多样性的刑罚 | 第25页 |
·填补污染控制领域中的空白 | 第25-26页 |
·制定兰州市大气污染的防治条例 | 第26-27页 |
·制定兰州市大气污染的防治条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 第27页 |
·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配套规定 | 第27-28页 |
·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的显示机制、动力机制和支援机制 | 第28-30页 |
·建立相应的显示机制 | 第28页 |
·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 | 第28-29页 |
·建立相应的支援机制 | 第29-30页 |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努力形成市政府推动、企事业单位行动、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新闻媒体监督的大气污染有效预防和治理机制 | 第30-33页 |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 第30页 |
·打击燃煤掺杂使假,加强燃煤污染整治工程 | 第30-31页 |
·加强机动车尾气管理,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 | 第31页 |
·环保执法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餐饮业油烟的治理力度和日常运行监管 | 第31-32页 |
·加强对建筑施工、拆迁和道路开挖作业的管理 | 第32页 |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集中供热和管网配套等重点工程建设,扩大集中供热范围 | 第32页 |
·完善城市生态绿化系统,发展植物净化 | 第32页 |
·两大检测系统 | 第32-33页 |
·加大公共财政的投资力度,运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的发展 | 第33页 |
·资金来源 | 第33页 |
·资金管理和使用 | 第33页 |
·建立适合兰州市情况的大气污染应急机制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 | 第33-35页 |
参考资料 | 第35-37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